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质量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质量的措施

任帅

秦皇岛工务段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铁路线路设备的基本情况以及造成铁路线路问题的原因,详细分析了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从现实实际出发就如何合理应用铁路线路轨道工务标准维修养护技术手段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推动铁路运输业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铁路线路轨道;标准维修养护技术;维修养护

引言:铁路是长途旅行以及运输的重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运输业发生了一定变化。安全是铁路运输始终强调的问题,为了降低铁路运输运行风险,就需要做好铁路线路轨道工务标准维修养护工作,文章对此进行一系列研究。

1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分析

1.1曲线钢轨病害分析

1.1.1曲线钢轨的位置不正确

在曲线铁轨的设计中,如果因为设计偏差造成铁轨内外高差设计过大,则由于受力不平衡,会导致铁轨的严重损坏;而如果内外高差设计过小时,则会导致铁轨的严重损坏,可能同样有害。高温也是造成曲线钢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有些地区的气温较低,而低温则导致钢材的强度下降,并变得脆性,非常容易折断。某些地区的气温较高,会削弱钢轨的硬度,也会加大铁轨的损耗。另一个现象是由于铁轨顶部和轮胎踏面没有充分贴合,因此增加了铁轨损耗。

1.1.2曲线钢轨的养护不科学

为更好地维护轨道交通的安全性,曲线轨的维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许多养护管理方法缺乏科学,造成了曲线钢轨的风险增大。因此,当钢轨拨号后,铁轨之间如没有充分对接,就会增加损失。轨道清洗时,若轨床不清洁,造成运转不平稳,易出现危险。如果梯度差太大,也会加大对钢轨的损坏。

1.2钢轨接头病害分析

轨道接头部分是轨道结构中最脆弱的部分,在轨道维修中,是维修的主要对象,占总维修工作量的70%左右。钢轨连接和钢轨接头病害问题的主要问题是接头结构不连续,钢轨表面不均匀,从而引起了车轮和铁轨之间的功率增大和附加力,对钢轨连接带来了危害。同时由于在钢轨接头处,部分硬度不足,使得产生虫害的概率也很大。在连接的使用过程中,一旦产生了扭力不够的情况,将会使得轨枕紧固件不严密,进而使得连接产生了低碳现象,同时夹板固定也将经常出现,产生向下扭曲的现状,产生了铁轨连接的不连续,从而产生病害。一旦铁轨结合部产生了缝隙,火车轮就会下降至输送端,并抬高头侧,从而产生了台阶,对铁轨连接处产生了撞击。而铁轨与连接处的缝隙就越大,冲击力越大,损伤越大。

1.3铁路轨枕病害分析

轨枕间隙的问题大多是因为轨下散射截面横向缝隙大,主要是轨枕间距使用过程中重复负荷不平衡引起,由此引发问题的产生。轨枕间隙下的橡胶垫受到破坏时,由于钢轨直接作用在轨槽上,造成了轨枕间隙下混凝土的塌陷。当钢轨、枕木经过长时间浸水后,就会引起枕木的锈蚀,是铁路枕木的主要病害。

1.4铁路道床病害分析

铁路路基以浇筑混凝土为主,具有免维护、应用广泛的优点。但当铁路路基沸腾或下沉时,很难修复。下面是路基翻倒和泥浆泄漏的一些原因: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许多工程受到施工进度的影响,导致列车反复通过时出现沸腾、泥浆等问题,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火车振荡引起的问题由于火车的反复使用铁轨基床,火车的振荡对铁轨振幅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引起轨道基床病害。路基积水严重,在路基积水后,如不进行排涝,将会造成地基底部软化,进而造成病害的出现。

2铁路线路轨道工务标准维修养护技术的具体应用

由于铁路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应该对安全层面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2.1做好铁路线路轨道结构以及零部件养护工作

对铁路线路轨道结构进行养护主要是调整轨道几何尺寸,这项工作需要工务部门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荷载压力将会对铁路轨道造成一定影响,列车荷载振动过于频繁将导致铁路轨道发生变形,变形的铁路轨道使轨面不平顺进,进而进一步加大列车对轨道的冲击,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发生严重变形。所以在日常养护维修过程中,要求工务人员定期检查轨道几何尺寸并进行一定调整,确保轨道几何尺寸形变程度在准许范围内,进而降低列车荷载对铁路轨道的破坏。轨道联接部位长期处于室外,需要养护维修人员以年为周期做好检修轨道联接部位工作,在春秋两季需要全面复查轨道联接部位进而保障零部件状态运行,实现铁路线路轨道的有效锁定。为了避免因雨水、风沙等天气造成轨道联接部位生锈而降低质量,就需要定期为其涂抹防锈油脂,进而降低零部件锈蚀程度。

2.2开展钢轨养护工作

列车车轮与铁路线路直接接触的部位为钢轨,其第一个承受列车荷载,并向道床以及轨枕传输列车的冲击力。铁路运输是否满足安全要求与钢轨的质量以及表面平顺度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就要求工务维修人员及时了解钢轨的使用状态并采取一定手段维护受损部位。首先,工务维修人员需要自身意识到落实钢轨维修养护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漏探情况。其次,线路巡道工应当做好钢轨跟踪检查工作,进而第一时间了解钢轨的应用情况。最后在检查钢轨过程中,如果发现钢轨存在轻微掉块损伤、轨面不平顺的问题,需要维修人员及时打磨或者修补钢轨,进而避免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加剧钢轨损伤程度,最终导致列车出现交通事故。

2.3做好道床养护工作

由于铁路设备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一旦下雨铁路路基将很难及时排出雨水,进而出现路基下沉、道床翻浆等问题。这将造成道床板结不再具有弹性,同时容易使铁路线路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损伤钢轨,缩减轨道结构的使用时间。所以在汛期到来之前,要求工务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及时清理道床,做好道闸更砟工作,确保排水设施畅通,进而降低道床翻浆问题出现的概率。与此同时,维修人员应当根据铁路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养护维修计划,按时完成清理补充道床工作,进而防止出现安全意外。

2.4预防性维修

所谓的预防性维修,就是指通过检查、探测以及更换铁路设备的方式避免设备出现故障,确保设备在规定状态下进行维修养护。过去所进行的预防性维修一般是定期维修,也就是根据工务维修人员的工作经验按照既定的维修周期开展养护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铁路设备的损伤规律确定维修周期,并需要结合设备可靠性等因素寻找合适的维修时机。通过预防性维修,还可以了解设备出现劣化的状态以及趋势,也被称之为状态维修。这种维修工作一般早于事先设定的时间或者由工务维修人员根据设备的损坏情况确定时间。根据设备磨损的预期值开展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被称之为预期预防维修。这种维修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在综合分析设备损坏数据的基础上下达维修养护命令,这样能够在设备损坏达到临界值之前完成维修养护工作。

结束语:总而言之,为了确保铁路线路轨道安全运行,就需要做好铁路线路轨道工务标准维修养护工作。在此过程中,要求提升工务维修人员的素质能力,及时更新维修养护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维修养护技术,进而提升维修养护效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文.铁路线路智慧维修和设备智能检修管理[J].能源科技,2020,18(05):81-85.

[2]王泽其.浅析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20(13):107-108.

[3]唐雨春.论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的提升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13):119-120.

[4]缴春安.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J].科技风,2019(26):124.DOI:

[5]岳力猛.研究铁路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J].科技风,2019(22):149.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