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7
/ 2

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郑敏

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上海 200444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解决当前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中思政建设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提升思政建设水平的一系列举措,给出了电工电子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实例,对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传授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关联的一些人文要素,如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价值取向、逻辑判断、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国际视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使命担当等,从战略高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实践活动以及育人理念中,将思政寓于课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

党中央历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电工电子学是理工科非电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受众面广,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如下难点:

一是电工电子学的课堂教学理论性强,知识点繁多,较难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二是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师额外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难以兼顾专业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教育。

因此,为更好的贯彻思政建设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思考如何解决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思政建设难题。

一、提升思政建设水平的主要举措

树立思政教学目标。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于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中国情况、解释社会困惑、解决现实问题。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树立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突出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自觉维护国家荣誉、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

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专业课程内容本身理论性强,如果生硬的加入思政元素,难以吸引学习热情,思政建设成效低下。因此,有必要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热情;采用问题讨论方式提高思政学习的参与度;探索线上线下交互配合的多途径思政学习等。勇于探索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创新,使得思政教学情景交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学考核评价,是衡量课程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对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思政课的最终学习对象,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学习是否有收获,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课程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思政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心得报告等形式,在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神,并且将课程思政考核可以纳入平时成绩中,通过不断优化考核评价模式,检验教学实效,保障思政课教学效果。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也是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师资体系、加强队伍保障。多数教师多年以来一直专注探索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该课程教法研究,很少考虑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其中的内涵。课程思政面对的是学生,但设计者是教师,由于每位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要想真正贯彻执行下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只有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了,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中。 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集中备课讨论,提升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 将互相交流线下教学中成功经验引入课程思政的案例中,共同挖掘课程内容中的人文要素。 润物细无声地在课堂中嵌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各部门应明确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职责任务,确保在师资建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打好组合拳,确保各种保障服务机制协同发力,高校思政课建设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电工电子学思政元素实例

目前,多数高校在开展电工电子学的教学中,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课堂内容,很难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由于课程内容本身比较难,对于非电专业的同学来说,很少有学生真正喜欢这门课,多数同学觉得这门课又无用又难学。 另一方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性强,想从中挖掘出思政元素较难。 因此,课程组针对该课程的思政进行研讨,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举例说明教学中发掘的思政元素。

1)讲到特定知识点时,引出与其相关的思政元素。比如,讲到欧姆定律时,引入介绍物理规律背后的艰难探索历程,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欧姆定律的诞生离不开欧姆对电学的研究兴趣和不断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当时,欧姆还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没有资料,没有资金,也没有志同道合的同行交流经验,依靠对科学的执著和强大的执行力,自己动手制作了大量实验仪器,最终获得了成功。

2)电路分析的关键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蕴含的思政元素体现在看待问题应该从本质出发,定律本身也体现了简洁性和基础性。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体现了电荷守恒,它的本质是电量的守恒,电压定律体现了能量守恒,本质是电空间的守恒。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体现的是事物的数量逻辑性质。这两个定律都极其简洁,但却是电路分析中所必须用到的最基本的定律。这两个定律是基尔霍夫在1845年提出的,当时基尔霍夫非常年轻,年仅21岁。因此,鼓励同学们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3)辩证法作为重要思政要素在电工电子学中的实例举例。电工电子学既包含电路问题,又离不开磁路问题。电路和磁路具有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大特征。电路和磁路是普遍联系的,各自研究的内容不同,都具有自己内在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闭合线圈切割磁感线可以生成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而通电线圈又会产生磁通。其次,电路和磁路是永恒发展的,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都形成了很多分析方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4)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激发家国情怀。在讲授模电基础部分时,尤其是半导体技术,引入思政元素。通过了解国内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兴、华为事件后,西方国家对半导体技术高端芯片技术的封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培养学生踏实严谨、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国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实施课程思政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解决理工科教师在该课程进行思政建设中面临的难题,给出了一系列教改举措,提供了实际示例,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旭,王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设计研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 30(1):42-44.

[2] 戴晔,白丽华,张萌颖,等. 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8):84-86.

[3] 陈越超,毕倡源,王佳敏. “课程思政”理念下电工电子技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大学教育,2022, (5): 39-41.

[4] 谢素霞, 谢明, 赵保城, 易映萍, 曹庆红, 姚磊, 张晨, 李田丰. 从辩证法的角度开展电工与电子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2, 12(7): 2438-2446.

联系方式:15026546706 郑敏 zhengmin203@shu.edu.cn

通讯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锦秋路699弄新9区28号502室 邮编: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