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深度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深度教学思考

高扬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度教学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提升深度教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体验,促使学生深入把握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深度教学思考

引言

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而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之后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达到认识事物的经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就成了初中生物教师的当务之急。通过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看待事物,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习惯,对生物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提升生物的成绩。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下着重思考怎样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生物实验的动手操作,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方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1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要点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来看,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以下围绕这四项内容展开详细讨论。生命观念指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生物知识对一些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像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生命观念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究,并学会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科学思维指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养成的一种严谨务实、尊重事实的态度,并以此种态度为基础,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发现和总结生命规律,探讨相关生物现象。科学探究属于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发展创新精神。对探究中存在的疑惑,能够通过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结果交流与讨论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社会责任指一种超越法律的义务,具有很强的道德性和自愿性。生物与生活各个领域息息相关,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以生物知识为武器,以实际行动和专业知识反对伪科学和迷信的价值观,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承担主动宣传关爱生命的使命。

2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大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传统教学认知中,提高分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基于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记忆生物知识,并且课堂上没有开展过多的活动,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模式。教师不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生物学科相关的学科素养,不能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以及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事倍功半,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也不能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乐趣。

2.2生物学科文理兼备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初中生物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传统的记忆性学科不同,初中生物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能够掌握大量的生物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各种困难和压力,再加上本身生物学科的课时并不多,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生物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果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么对于教师开展新型教学模式也会构成很多困难,教学很容易又流为之前老套枯燥的课堂模式。

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

3.1以核心概念为载体,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概念是组成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生物概念进行深入学习。比如教学“从种到界”中的“种、属、科、目、纲、界”等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出概念图,让学生完成一些总结性训练,使学生对不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认清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同时了解生命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观念,最终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生命观念。同理,教师可以借助“延伸阅读”版块中的《我国的稀有植物》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在面对人类行为时的脆弱,掌握不同植物的特征,从而引发深思,形成进化与适应观,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然面貌,采取科学的措施保护现有动植物,并促进其繁殖与生长。

3.2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划分学习小组。这样能够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优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他们在与其他人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观念,并且可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意识。

3.3加强实践训练,建立生命观念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述教科书中的内容,而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锻炼动手能力。在教学实验等模块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亲自操作,而不是单纯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流程。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理念,引导学生建立生命观念,树立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便是课本知识与生物标本等。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对生命产生敬畏。

4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台上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用笔画下来,课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生物机械式的学习对于思维逻辑性在飞速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是起到抑制作用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要与学生进行肢体或者语言上的互动,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时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那么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生物知识也会更牢固。如:在讲花的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朵花,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说说花的结构,通过学生的发言,知道花有花瓣、花蕊等,这时教师可以拿着花走下讲台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花,用手指向操作告诉学生花丝、花药、柱头等花的知识,对于花上细小的细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再辅以语言讲解,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再拿出一朵花,让学生亲自示范,指出花的各个结构所在的位置,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学科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与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品格与能力。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了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结合相关知识,灵活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与生命观念,学会用生物知识阐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生命的本质,提高学习认知水平,为高中生物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达恒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75-176.

[2]王凤英.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7):170-171.

[3]叶兴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31-32.

[4]阮爱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落地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19(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