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项目化教育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项目化教育策略探讨

陈亮

荣成市第三中学,山东省威海市,264300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以主题风格为指引,教学内容情景化,推动学科素养的实现。”项目式教学方式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其以学习项目为依托,为学生构建的学习氛围更为真实,正确引导自主学习。本文将切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具体学校情况和教学效果,讨论项目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项目化;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科技创新

根据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把信息意识、网络课程学习和计算思维相结合。其中,以创新和情感价值观念的训练为主要目的,为了能使学生在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很好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字能力意识。教师建立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其提供了能将知识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教育平台。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塑造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今后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打下基础。

一、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概况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由四个部分组成,各是信息素养、计算思维、信息化学习创新、信息责任意识。从总体上,信息素养是学生对有关信息的高效分辨,对数据敏感的判定和信息价值的分析;计算思维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处理问题环节中形成的各种认知活动;信息化学习创新,就是指学生们可以运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创造出具备突破性的成果;信息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需要履行的责任。

二、学生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1、明确项目并制定目标

明确主题内容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唯有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主题内容,才能保证项目式学习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调动。鉴于此,若想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老师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在上课前为学生出示数个主题内容,由学生自主评选投票,最后对主题内容予以明确。

项目实施计划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日程安排,一个是活动计划。承担计划制定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关键工作就是为学生分配任务、安排课时和制定小组分工表。针对学生单独制定的方案,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和引导,这么做能够确保老师对活动进展有一定的即时操控性。比如在教学到《信息系统的数据呈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最受欢迎图书榜”为项目任务,确立项目开展的计划、明确成员分工,及时完成文档内容设计及演示,之后由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制定的项目计划需要在高中生能力范畴之内,例如制作简单的贺卡或者报刊等。

2、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学习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讲究明确分工、相互合作、科学探究型学习,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体性意识,配合完成项目式学习。在实施分组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扬长避短,将各种理解能力、爱好优势、性格相投的学生安排在一块,指导学生在项目组内设定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承担的项目主要内容,保证明确分工,配合完成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并可以在小组化合作中探讨、争辩,怎样利用学习到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完成计划。

比如在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数据呈现》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完成各种有关数据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图书管理系统信息输出设计”当成是此次项目学习的研究主题,让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在项目学习中运用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对数据信息进行生产和加工。学习小组首先要对职责进行分工,确立同组成员的职责,2人承担数据的收集,3人负责程序编写、1人负责内容优化。在其中,在最初完成程序设计时,需直观表明相关的数据信息,最终老师让学生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现小组项目学习的成果,并公布小组的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三、贯彻落实项目探索与评估

因为项目学习融合教学内容,易被时长限制,一节课一般项目学习设计为1到2个,学习小组在选择的时候肯定会有项目反复研究学习的现象。而有的小组很有可能想到采取钻空子的形式,如剽窃数据信息、抄袭报表来进行项目学习。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项目中接受任务、肩负起岗位职责,老师要高度重视项目学习的管理和指导,贯彻落实每个小组的实践体会,保障每一位学生都有实践探索的机会。

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的内容,对有内在价值的一个或几个作品实施制作,从而能够得知,“从干中学”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理论。图像、网站亦或是视频均可以成为作品的方式。作品不光是学生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同样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成果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信息技术教学来讲,老师应该让学生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提交至相关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老师对项目进展、作业递交状况拥有更为清晰的掌握。

仍然以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数据呈现》的课堂教学举例,为了确保所有团队都积极参与到信息的收集、数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中,老师开启了“团队评选”过程,让每个团队在分析与探索过数据信息以后,均上台展出团队项目实践结果,挑选出色的团队予以物资或口头上点赞等。在“评选”制度下,团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能够很好的防止团队走捷径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这种形式也有助于学生更专心于项目式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得学生在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中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总而言之,与以往教学模式对比,项目式学习的特征关键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恰恰是因为这样,运用项目式学习所实施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在应用性、目的性等层面均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项目主要内容、展示方式进行挑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结果显示,对项目式学习进行有效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互动展出和探究式学习的平台,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自然而然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高鹏鸿,孙淑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式任务单”应用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8):43-45.

[2]魏培李.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互动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5):183,185.

[3]段振林,艾小琴.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南北桥,2020(1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