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杨露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  529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理念不断革新的情况下,在进行高中教学时,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使得高中生能够明确劳动教育的真正含义,培养高中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由此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本文接下来针对高中生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劳动教育;模式创新

引言:本文接下来主要针对个人自理能力的模式创新、生活劳动的模式创新以及社会服务的模式创新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结合了高中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的教育内容进行论述。

一、个人自理的模式创新

独立自主是优秀的品质,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养成的习惯。虽然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学习任务也较重,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年纪和思想已经更为成熟,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能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己的事情,使得自己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在此情况下,高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结合日常的班会活动或者是技能展示活动,由此全面培养高中生的个人自理能力[1]。对此,在日常教育期间,高中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于学生的“技能展示”活动中。

  个人自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的管理。高中生在日常生活阶段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持自身的干净整洁以及准备自己所需要的食物等。对此在“技能展示”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就可以收集学生的能力特点。在技能展示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次活动共同分为3-4个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整理物品能力展示、叠衣服的技巧展示以及制备食物的方法展示,或者是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其他内容的各类技能展示。例如,在学生能力展示环节,学生就可以像其他的同学讲述自己是如何将不同的物品倾向有效归类的,例如各学科的书籍、练习册以及学习用品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而在周末可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进行家务劳动和食物制作,既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又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学生学会感恩,增进亲子感情。

二、生产劳动的模式创新

在以往开展高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大部分会以班会的形式以及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在此情况下,虽然能够提高高中生对于相关劳动内容的理论知识了解,但是无法有效地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对此,在生产劳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去进行尝试。在现阶段,我国高中学校大力提倡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开发自己的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对此,在生产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高中教师就可以将自己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对此,在生产劳动模式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高中生收集自己身边的文具书本以及各类生活物品和小零件等,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高中生的自己探索一下了解到各类工艺品以及摆放物品的制作方式,使得高中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以及休息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操作完成制作不同的物品。而在学生制作之后,教师就可以与校内的领导人员进行沟通,在校园内部开展集体义卖的活动。义卖活动的进行,不仅能够让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社会上的其他人是提高学生的爱心,也能够让高中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生产劳动的真正含义,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去帮助他人。

同时,在进行生产劳动过程中,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个人物品的创作,也可以让高中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校园内部由学生进行组织,并且全面参与,开展相应的“慈善植物义卖活动”。在慈善植物义卖活动开展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梳理整体活动的举办流程以及具体的工作,在明确相关的环节以及内容之后,就可以让高中生自己独立去完成相关的工作。例如,高中生需要在举办慈善植物义卖活动之前设置义卖的植物类型,以及具体的数量和相应金额等。在高中生凝聚义卖活动中主要需要的职务和相应数量之后,就可以在空闲时间内进行种植,并且将每名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从而保证植物的产生数量。在种植过程中,学生可以选取花卉,蔬菜等植物,从而在义卖过程中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以生产劳动教育为出发点所开展的“慈善植物义卖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劳动教育模式,使得高中生成为劳动发起者以及主导者,极大地调动了高中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力。而高中生在为慈善植物义卖活动的开展而努力和付出时,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产劳动的意义,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相应的价值。而慈善植物义卖活动在举办过程中所获得的资金支持以及相关收入都可以以高中生的名义捐助到各类公益活动中,由此提高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高中生正直善良的品格。

三、社会服务的模式创新

在高中阶段,高中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且独立的思想认知,面对不同的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判断。在进行社会服务的劳动教育时,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将自身的想法增加到学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高中生在亲身感受之下体会到社会服务劳动的真正意义[2]

对此,在日常教育期间,高中学校可以全面开展高中生的志愿服务劳动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高中学校可以与本地的社区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将职业体验与志愿劳动服务相结合。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校可以派出固定数量的学生,让他们在空闲时间共同到当地的福利院进行志愿者服务。因为高中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进行福利院的社会服务过程中,既可以让高中生帮助福利院内的小朋友一起开展日常的生活清洁工作,也可以让高中生以小团体的形式教授福利院这些孩子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福利院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校也可以和当地的博物馆进行联系,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到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同学们可以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开展义务讲解等活动。

这类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既可以让高中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投入于社会,从而让提升社会服务的价值,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职业体验平台,锻炼劳动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生劳动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情况下,能够让高中生真正地参与到各类劳动教育中,从而树立更加端正的思想态度,真正地了解劳动的意义以及价值。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我国高中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生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增加学生在增加学生的劳动实践环节,由此培养学生更加高尚的品德,养成奋斗的精神,使得高中生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可以有着努力奋斗,自主追求梦想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王欢. 构建提升高中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高阶劳动教育课程[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2(2):4.

[2] 包财林. 创新高中劳动教育方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J]. 科学咨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