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分配在制造成本管理中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权重分配在制造成本管理中运用分析

殷素萍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1

摘要:为解决制造成本管理环节存在的设计定额不准确、库存积压严重问题,改善由此引发的经营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困境,保障设计、制造管理精益性。文章引入权重分配理念进行优化改进,首先探讨了权重分配在制造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指出其融合应用有助于提升制造资金利用效率、经营决策能力,然后从实践角度出发归纳应用方法,提出了做好指标分类工作、优化设置权重等建议。

关键词:权重分配;制造业;成本管理

前言:近年来我国市场格局升级迭代趋势明朗,以信息、知识为代表的新要素表现愈发活跃,制造产业在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推动和滋养下,正式进入新兴发展阶段,仅2021年就实现了31.4万亿元的营收,占全国GDP比重27.4%,发展动力十分强劲。与此同时,以精益化、现代化为特征的先进管理理念也逐渐渗透、融入了制造业管理体系中,权重分配就是典型例证,有必要进行探讨应用。

1权重分配在制造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权重分配是指标评价环节较为关键的要素,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个指标所占比重、完成情况,进而为管理实践提供依据。在制造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用该种方式裨益良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助于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权重分配综合考虑了制造生产环节物料采购价值、重要性、用量大小等因素,通过不同要素的控制合理配置权限,最终得到更加全面具体的成本消耗结构,能够为资金利用率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进而降低冗余仓储、冗余采购带来的资金占用问题,促进资金利用率的提升。(2)有助于提升经营决策能力,制造生产链条系统性、完整性特征显著,设计、采购、仓储、生产等步骤环环相扣,需要管理者具备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而权重分配工具应用便捷,可以通过KPI分项指标分数、总分数的计算,直观呈现生产制造薄弱点,以及待改进的重点、难点,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调节销售策略、供货策略,仓储策略等。此外,该种方式还改变了传统成本管控环节采用的单一指标管理思路,在多指标基础上优化权重分配,有助于搭建多目标成本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提升。

2权重分配在制造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1做好指标分类工作

指标分类是权重分配的初始环节,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优化分类细节、提升分类科学性,为后续的分析统计做好铺垫。为方便分析,本文引入某制造企业生产实例,对其工艺物料进行权重分配分析,从性质、用途上看,可以将指标划分为工艺材料定额、工艺消耗材料定额,前者主要描述紧固件、接插件等物料消耗情况,是可以转化为实体产品的物料品类,在设计明细中有较为确切的规定,通常以“件”为单位。后者则多指板材、管材等物料,通常以公斤、米等为单位,实践中要以工艺为依据进行放量,经过再加工、再切割等方式后应用到制造生产中,因此用量的确切性相对较差。在指标分类环节要重点区分二者的成本管理需求差异,对于工艺材料来说,定额环节要积极提升装配数量、设计数量一致性,适当留出裕度,减少冗余采购的同时保证充足性。对于工艺消耗物料来说,则要重点关注利用率问题,积极明确工艺执行标准,提升定额确切性,进而减少实际消耗量、降低冗余库存量[1],给成本管理留出增大的裕度空间。

2.2优化设置权重

指标分类结束后,还需要按照物料本身的重要性、价值,以及采购难度、物流耗时等因素,对指标权重进行科学设置,通过优化分配体现指标差异性,为后续的成本管理和分析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案例中,指标KPI权重分配可见表1,其中定额准确率用P1表示,计算方法为工艺材料实际应用件数/工艺材料总件数;管材利用率记为P2,计算方法为管材重量/总领料重量;板材利用率记为P3,计算方法为板材尺寸用量/总领料尺寸用量;油漆利用率记为P4,计算方法为实际利用公斤数/标准定额数量[2]。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部门对工艺物料的需求度、用量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此不同指标在成本管理结构中所占的权重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中P1所占权重整体较高。

表1  案例企业物料指标KPI权重分配

项目序号

指标名称

权重值

A部门

B部门

C部门

D部门

1

定额准确率P1

0.70

0.80

0.30

0.4

2

管材利用率P2

/

/

0.60

/

3

板材利用率P3

0.15

/

/

0.35

4

油漆利用率P4

0.15

0.20

0.10

0.25

2.3科学计算KPI

KPI计算环节,不仅要关注分项指标达成状况,也要考察总指标实现情况,通过规范计算标准、流程,提高制造成本管理科学性,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代表项目总指标分值;为指标完成程度;代表权重。由于P值本身为比值,因此单项计算结果越大,说明物料的实际消耗量越多,若假设总指标分数为100%,则超过100%视为未完成成本管理指标,低于100%视为完成指标。以本文中的A部门权重分配计算过程为例,其定额准确率权重为0.70,指标完成情况为101.01%,则计算得到的KPI分值为70.71%;管材利用率权重为0.15,指标完成情况为98.36,则KPI分值计算结果为14.75%;油漆利用率权重为0.15,指标完成情况为101.00%,则KPI分值计算结果为15.15%,最终叠加得到的KPI总分值为100.61%,说明某些环节存在材料浪费情况,实践中可以对应改善优化,以减少仓储成本,提升物料利用效率。

2.4应用信息化技术

权重分配方式科学性、先进性显著,可以为制造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和方向,但权重分配及KPI计算环节需要的数据、信息较为多样,实践中要加快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应用,借助现代科技力量降低制造成本管理难度。要借助ERP系统、大数据系统等,妥善存储项目资料,结合工艺材料用量、价值、采购难度等科学分配权重,做好计算核算平台的准备工作。畅通各部门专业软件数据接口,跟踪了解工艺材料消耗情况,所有的申领、报批操作均要符合规范,将数据同步、备份到平台之中,方便后期开展P值计算和KPI分值计算,提升数据真实性和确切性,为KPI计算提供良好支撑。此外还要做好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工作,从原理、价值等方面渗透普及权重分配应用意识,促进制造生产效益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权重分配是以指标分类、KPI计算为依托开展的科学统计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制造成本的分布结构、比重,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和效能,从而为管理决策的优化、改进提供保障。实践中务必要正视其功能价值,根据加工制造链条运行现状科学划分物料门类,对应优化权重设置,同时做好后期的计算、统计工作,为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德辉.浅析制造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西部财会,2022(11):58-60.

[2]臧玉华,刘宏,熊思佳,等.基于数字孪生虚拟车间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22(09):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