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1

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

刘斌

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第一小学    010400

摘要: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地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日益密切和频繁。人们相互间交流、沟通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正是起到了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因此英语的学习、普及和教授就落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肩上,更是成了广大英语教师当仁不让的使命和职责。

关键词  口语表达能力    和谐师生  个体差异  参与意识  学习的革命

2001年国家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我专业的学习,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很多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时听力训练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身口语表达能力的优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能力。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遵循着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的基本步骤,显然口头表达能力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

其次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卢梭曾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的成功要素之一在于尊重和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多年来本人在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立足于素质教育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学生和了解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学生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平时要多注意与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运用一些平等的语言和关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融洽了师生关系的同时,又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升华为高涨的热情,并能得到延伸和巩固。

二、关心学生与宽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抚,好学生如此,差学生更是如此,差生由于经常受到失败的打击,其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心灵上所受的创伤和压抑更多更大,常常表现为失去自信心,更有胜者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教师给予极大地热情、关心和鼓励,帮其找出失败和成绩差的原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不要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变“教”为导,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重要原则。不可否认,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着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掌握的快一些,有的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到同一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用同一方法去教学,势必会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客观发展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个体,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提倡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课堂提问可以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参与机会,继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只会照本宣科,课堂就会缺乏活力,变得死气沉沉,这样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学和怕学情绪,从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教授学生cup这个单词时,使用简笔画把他画成一个杯子的样子,c是杯把,u是杯体,p是一个倒转的勺子,当我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这样的教学形象生动,意蕴又深远,学生便能迅速地记住,从而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性。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到:一个人一生中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知识是在学校获得的,在这百分之三十的知识中又只有百分之五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交流情境的设计,这也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教师要挖掘和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学生制造各种各样说的机会,最好给学生创造一个说英语的“supermarket”,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年7月1日第1版

[2]、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2卷)

[3]、《学习的革命》 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