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重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重构

叶树华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义都镇红旗小学 邮编:517393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和总结。语文教学需要把包括课外阅读在内的丰富的阅读活动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把思维和语言训练作为重点,把能力培养作为归宿。教师要正确评估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启发诱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提升为抽象逻辑思维,并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个别事例归纳出一般道理,从综合分析中作出正确恰当的判断和概括。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小学普遍实行新课标教学,以便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就为其社会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核心目标,要跟随新课标的指导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尽可能地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一、新课标的理念透视

2022版新课标体量大、站位高、设计新,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都作了重要且详尽的表述。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很难把握其中的所有要素及其关系。自2011版课标颁行以来,语文教育的研究高度关注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解读、课程内容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变革、课程评价的方案等。通过对2022版新课标的解读,不难发现,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几乎涵盖所有上述旨归要素。新课标课程理念提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完整性。在对新课标中课程理念五条内容进行提炼后,发现课程理念正好对接了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这四个关键环节。因此,借助课程理念,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新课标深意,抽取其中主要的要素——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能在较为简化的框架内展开反思,从而深入认识新课标修订的针对性。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师参与了各种教学和研究活动。由此研发出不少基于当前趋势的新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方便教师互相学习。但根据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教师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少愿意进行创新尝试。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需要创新,以此来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师的知识面,逐步推动小学语文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把握不恰当

很多教师都会在课上提问学生与当堂课相关的问题,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办法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但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对事物正确性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过程中,教师问学生:小女孩为什么会划火柴?部分学生说:“因为小女孩卖不出去火柴。”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小女孩觉得划火柴很好玩,很显然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事实。

三、新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课程评价: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本次修订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业质量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具体指学生完成阶段性课程学习以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不同学段学业成就表现不同,也就对应着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共同的核心维度,围绕“核心素养”这条主线,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语文课程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整体刻画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业成就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学业质量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学生学业质量整体水平提出的要求,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业质量和评价方式存在互动关系。老师利用学业质量标准开展评价工作时,通过评价工具的使用、评价方案的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现有的水平,了解如何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老师的评价为学生作出诊断,学生自己的评价发展元认知,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反思,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学习进程。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求知、自主自立的学习能动性。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就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以教学结合为导向,建立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契合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爱好,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常识以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和工作场所,而通过多媒体软件教学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教学方法,利用空间学习与课堂的关系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中小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升级。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多媒体学习工具打造高效课堂呢?例如,在一所语文学校一年级的“地震中的父子”课堂上,老师根据书中描述的场景,播放多媒体视频和背景音乐,展示一个可怕的地震场景,以此让学生们更深刻的感受文中父亲的爱,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学习更多。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只是按照课文的内容按部就班,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任务群

语文课程内容的变化推动教学变革。如何调适新课标以六个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需要遴选与之相适配的教学内容。可以尝试践行如下策略:梳理教材内容,确定学习任务群归属。其次,分析课程内容,厘清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后,结合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以及学情分析,遴选适宜的教学内容。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创生路径:首先,分析教材内容。《搭船的鸟》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翠鸟的多感官观察;《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事物的变化;“交流平台”旨在梳理、总结观察方法,以服务于表达;“习作例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对比相仿文章中感知观察方法;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是自主习作,展示学习成果。根据梳理,该单元归属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五)情境教学法

代入课文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投入课堂,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去感受该文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灵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帮助学生代入课文情境。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与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与电影中播放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束语

作为落实新课标的关键群体,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标,强化新课标、新课程、新教学的内在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只有学好新课标、用好新课标,才能更好地适应语文课程的改革,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潘竟瑞.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李红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

[3]陈斗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性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9

[4]柳栋.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展现学生个性[J].考试周刊,2019

[5]吴利飞.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J].读写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