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古诗词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徐娟

  濮阳市开德中学  河南濮阳  457000

【摘 要】古诗词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古诗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古诗词,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教师将古诗词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所涉及的某一历史事件进行清晰认识及把握。古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含义深刻,而且易读易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  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引文:古诗词是记叙历史的一种载体,因此,教师将古诗词与历史进行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一些历史事件,明晓一些诗歌的真正内涵。教师因时制宜地将古诗词安插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

1古诗词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古诗词内涵丰富情感,对仗工整,描述出来的意象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而古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又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熏陶作用。将古诗词很好的作用到历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其次,古诗词中反映出来的历史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教师能够将古诗词运用到历史教学课堂中,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史料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刻板印象,以便对历史知识有更高的感悟,同时也对古诗词所反映的相关历史背景有很好的把握。最后,古诗词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将成为一种新颖的历史教学资源。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学设备(多媒体等),图书馆,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而古诗词作为一种新颖的历史教学资源,将它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同时有益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2古诗词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古诗词的诗词意境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激情

运用古诗词的诗词意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以及形象化,为学生提供某段历史的环境和背景。例如,在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的引言中就引用了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所描写的杭州景象。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此诗句,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宋元时期的都市繁华景象,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诗词中所描写的繁华景象,有利于新课开展。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索历史的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创设诗歌情境的方法很多,使用的具体方法应取决于教学内容。其中,有两种方法被广泛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种方式就是设置悬念。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关于宋代历史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宋代文化和相关历史背景,可以利用古诗词创设出与宋代有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有代入感。课前,教师可以朗读关于宋代的词句,将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诗词的方式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另一种是一般引用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诗歌本身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在课堂中用简单几句诗就可以体现出很多的历史内容,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记忆。例如,在学习秦汉历史时,教师可以搜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古诗。如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中有这样几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決浮云,诸侯尽西来。”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各国诸侯迁徙咸阳的浩荡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深入情境中,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2运用古诗词的诗词意境提高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核心素养

古诗词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在创设历史情境的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知识深入了解。例如,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对于紅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可以引用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教师通过引用毛泽东诗词,创设出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亲身感觉到自己就是当时红军长征中的一员,身处在冰天雪地中,恶劣环境下,面对着长途漫漫且无法预知的危险,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难,乐观进取的精神。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减去对一些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同时,还可以使知识学习,运用起来更加灵活,从而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历史教师不能只作为历史知识的“搬运工”,还需要自觉成为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过程的同时,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爱国教育以及使命担当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爱国的诗句。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及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首词牌名都直抒胸臆,抒发着杀敌报国的豪情。学生在感受到气势恢弘的场景同时,又能感受到国家大义面前牺牲小我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样对学生有着爱国情感教育,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核心素养。

3小结

总而言之,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引入,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历史,与此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涵养,发展他们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古诗词的教学价值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灵活地将其渗透进自己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邢德宇.古诗词在中学历史“神入”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2]张海燕.浅谈古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中国论坛,2020(10):150-151.

[3] 李晓燕《诗词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调查和改进策略研究》,青岛大学2019年硕士毕业论文。

[4] 韩港《唐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毕业论文。

[5]李燕晖. 诗词美与历史教学[J]. 中学历史教学,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