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高中体育教学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探析

杜勇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第一中学438700

摘要: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与体育学科相关的理论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另外,教师也要创新学生运动强度的评价方式,在个性化的体能指导、思想指导,心理指导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关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策略分析

1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基本概述

1.1练习密度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评估学生的总体运动时间,把控每一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占比,在阶段性授课、讲解、示范、演示、错误更正中完成体育练习。另外,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业、练习、休息时间,在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完成整队、交换作业地点等任务。总之,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注意把控活动时间、上课总时间,确定专项教学密度,再调整学生的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比例,完成教学指导过程。

1.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主要以评估学生在课堂训练过程中的心率变化从而得到学生的平均心率,教师要善于评估学生的练习和训练强度,利用秒表计算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确定不合理、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准确、科学、系统的记录下完成教学活动。比如在某校运动强度评估中,几种重点体育运动强度情况如下:其一,篮球占总体的30.5%,大部分学生的安静、最高、平均心率的指标为71、130、115(次/分);其二,足球占总体的25.5%,大部分学生的安静、最高、平均心率的指标为77、139、125(次/分);其三,排球占总体的28%,大部分学生的安静、最高、平均心率的指标为69、118、107(次/分);其四,跨栏占总体的16%,大部分学生的安静、最高、平均心率的指标为75、122、105(次/分)。

2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的原则

2.1终身运动原则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思想。教师通过渗透正确的体育学科思想,鼓励学生积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自主设置合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使学生学会在运动中控制自己的心率、呼吸、肌肉舒张。为此,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打造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需求,让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进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另外,教师也要关注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情况,为优秀学生(体育特长生、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拓展具有难度的运动内容,强化对后进生的基础训练频率,有效控制练习时间,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与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2满足人体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侧重以理论的角度给学生渗透体育知识,通过创造个性化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训练、健康常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拓展性训练中掌握呼吸、拉伸、仰卧起坐、跑步、走路、跳远、球类运动的训练技巧和训练方式。另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需要了解更多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总之,教师需要有组织、有规律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在满足学生的身体机能变化需求的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尽可能地消除运动过量对学生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率。

3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的措施

3.1细化教学设计

其一,教师要定位教学目标,选择难度适中、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成教学实践。其二,教师要探讨真实情境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情况,尤其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展现三步上篮、足球射门的相关技巧,并要求学生模仿,同时设立强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即时性评价。如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就可鼓励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在模仿中改进自己的错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三,教师要树立榜样意识,通过示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如在排球技巧的学习中,教师可说明并示范准备姿势、垫球、旋转球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模仿学习,使学生逐渐掌握各个技巧的要领和方法。

3.2确定体育训练强度

第一,教师应当选择简易的教学器材,鼓励学生运用各类教学器材进行跳跃、支撑、伸展等练习。如在跨栏体育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分别进行跨栏及记录两种任务,跨栏学生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快跳跃与伸展,并且不会被栏杆绊倒。负责记录的学生要记录跨栏学生的动作、跳跃情况,再适当增加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第二,教师要记录学生参与各个体育项目的负荷情况,统计学生参与训练时的精力、体力差异,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在篮球技巧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有关三步上篮、扣球、投篮、抢篮板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堂、课余时间自行组织比赛,体会各类方法的施展技巧,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让此类学生在高强度的练习中掌握技巧。而对于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侧重训练学生的呼吸能力、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肌肉。如在篮球技巧训练过程中,学生可着重进行传球、运球、投篮方面的练习,同时在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学生的辅助下进行体育锻炼,学会基础性的运动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与体育学科相关的理论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另外,教师也要创新学生运动强度的评价方式,在个性化的体能指导、思想指导,心理指导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关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明亮.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3):43-44.

[2]王连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的分析[J].林区教学,2018,(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