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竹笛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论竹笛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的作用

韩昊霖

黑河学院 音乐学院 2020级音乐表演三班

摘要:竹笛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当代的民族管弦乐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平衡与融合、对外国乐曲的演绎、音乐“舞蹈性”的表现、恰当装饰音的运用四个方面来进行竹笛对于民族管弦乐团的作用和价值研究,使得竹笛在乐团中的运用和发展得到更大空间的提升。

关键词:竹笛;民族管弦乐团;作用;价值

在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态势下,民族乐团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都得到显著提高,竹笛作为民族乐团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对于民族管弦乐团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显而易见。作为吹奏乐器,竹笛音色的特征和丰富的表现力让民族乐团演奏的乐曲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那么,竹笛在民族乐团中到底在那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所体现的价值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和阐述。

一、平衡与融合

在乐团中我们常见的笛子种类分为梆笛、曲笛、新笛(低音笛)。梆笛也可以称之为高音笛,音色高亢清亮,极其富有穿透力,在管弦乐团合奏中,很容易凸显出其音色的特征。如果一味的按照独奏的发声标准来演奏,难免会与乐团中其他乐器产生层级,导致和声上的不统一。所以采用梆笛进行乐团合奏时需要演奏者尽量控制演奏的音量,笛膜也不宜太薄、太清脆。曲笛属于中音笛,音色比较柔和,在乐团中担任合奏声部时很容易融合在乐团整体的音色之中,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要保持和控制笛子的音色明亮这一特征。因为笛子本身材质和形制的原因导致合奏时常常担任高音和次高音声部,这些声部中已经在乐团中非常突出,所以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则会导致乐团主次不够分明,很容易与主奏乐器在音高上产生冲突。新笛(低音笛),由于音色相较前两者音高比较低,所以在正常演奏的力度下可以很好地融入到乐团中,担任中音、次中音声部。一般在乐团中,梆笛、曲笛在进行合奏的时候,每个所在声部通常适合存在两支笛子,同样低音笛也是存在两支笛子(关于竹笛在乐团中的具体编制是根据实际乐团整体编制而具体制定的)。笔者认为,虽然在乐团中没有明确每件乐器具体细致的音量标准,但是竹笛本身极富穿透力的特性,致使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普遍衡量乐团音量大小的标准,如果合奏时,其他声部演奏者将乐器的演奏音量超过了竹笛,那么一般情况下就需要调整和控制了。所以竹笛的运用在协调和平衡乐团音量关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国乐曲的演绎

竹笛在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其定位主要是针对民族乐曲的五声、七声调式进行演奏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管弦乐团得到了确立和不断地改进,中西音乐从乐曲编配、和声配置、调式调性等方面更是得到了深入的融合。所以,竹笛演奏家和教育家们也在积极地通过对竹笛形制的改进来适合音乐作品的要求。传统竹笛的形制大多是以六孔为主,完全能够满足传统曲目的要求,例如民族管弦乐中的经典作品《步步高》《花好月圆》《瑶族舞曲》《丰收锣鼓》《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由传统的五声和七声音阶构成,竹笛自身的音色特征能够让作品最大程度的保留传统作品的民族色彩以及地方音乐的特征,让音乐富有强烈的民族性。但是,随着音乐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不断转变和提高,作曲家们也在寻求突破采用传统民族创作技法创作的作品。所以直接演奏外国作品或是采用西方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成为了新时期作品发展的突破口,但是此时,六孔笛就在音程变化方面的诠释上显得力不从心。在笔者看来,在民族管弦乐团中竹笛的改造和选择是十分必要的,乐团的编制结构基本已经形成模式,但是如何使用固定的乐团形式演绎千变万化的各类作品是需要思考的,所以说,竹笛在乐团中也要担负起完善和丰富民族器乐演奏形式的作用,让民族管弦乐团民族性音色和演奏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也能够把外国的作品演绎得具有中国特色。

三、音乐“舞蹈性”的表现

竹笛的音色特点更多地体现在它给民族管弦乐团带来的那种富有穿透力和舞蹈性的特质。所谓的“舞蹈性”在于让作品变得更加活泼、轻灵,富有跳跃感。诚然,其他乐器在进行快速或是短促间断地演奏时也是可以表现出一定的“舞蹈性”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乐器是要遵循乐谱而定的,但是竹笛的音色特征就决定了对于音乐“舞蹈性”表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给人们的感觉更多的是跳跃与织体动作的结合。竹笛由于材质的原因所表现出来的音色往往都是由若干单音的快速连续演奏组合而成的,加之快节奏的变化以及音符的不断重复很容易给人们营造出犹如舞者翩翩起舞、轻盈跳跃的场面。这种特性在乐团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乐团演绎的作品往往比较长,不同乐章之间的情感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庄重典雅的箫、俏皮锐利的唢呐、激进勇武的琵琶等都是构成乐团整体的必要元素,但是它们的舞蹈性特质并不强烈,只有竹笛短促跳跃之感才能完美演绎。笔者认为,竹笛所体现出的“舞蹈性”无论在合奏还是主奏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够带动整个乐团保持一种积极灵动的艺术情绪。

四、恰当装饰音的运用

装饰音的使用,演奏者对于乐器和作品的理解,乐器本身材质和发音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决定了竹笛可以极大的丰富旋律变化。很多演奏者在独奏时习惯性地在演奏时融入一些加花变奏的装饰音,使得作品更加华丽并且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是诸多乐器并不具备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奏是各类乐器的协同合作,当竹笛作为主奏乐器时可以适当的根据谱面需求进行装饰调整。如果作为合奏乐器则需要更多地考虑其他乐器的音色特征以及乐团演奏的协调性和共性。在乐团中竹笛的装饰音使用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都比较明显。

五、结语

民族乐团作为一种诸多乐器协同演奏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需要对乐器本身特征优势的发挥和组合。如今的竹笛由于材质的丰富,制作工艺的精良,多种孔数的可选性,使得竹笛音色潜力和对民族乐团的帮助再次得到了凸显和提升,这是一代代艺术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在乐器本身得到发展的前提下,作曲家才有了更大的创作思维空间,来创作更加符合竹笛音色、技巧以及更能够让民族乐团表现力提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