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价值

刘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第六小学017000

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道德行为的必要前提。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远远低于预期,使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显著下降,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现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全面落实新课程政策的重要方向。本文详细探讨了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常见问题和相关策略,以此为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教学路径

一、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价值

1.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以传授课程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教育关注度不高。即便是有相关的教学工作,也往往以填鸭式的方法进行开展,无法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思想道德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令德育教育工作逐渐走进各科教师的视野。而且,从新课程政策的理念内容也能够发现,课程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教育只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从这两点基础出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加强培养,从而实现该政策中“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既是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也是新课程政策的教育要求,为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方向[1]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协助学生养成健全的道德观念、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严谨客观的规则意识、敢于突破的竞争精神、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和坚韧不屈的抗逆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令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均发生较好的改善,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极为有利的帮助作用。而且,教师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为学生接下来的社会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2]

3.改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教师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能够利用讲故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让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显著改善,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而且,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还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有效避免走神分心和交头接耳的学习现象,使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显著改善,令学生的体育水平、核心素养、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均得以提高[3]

二、小学体育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尽管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该课程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为不足,仅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课程讲解和项目训练这两个方面,未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迟迟得不到较好的改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面对该类问题,学校应通过召开会议和课题研讨的方式,不断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在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梳理清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流程,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方向。而小学体育教师也应对新课程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情况,科学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确保德育教学的有序开展,使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观念、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均显著改善,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4]

2.教学方法非常单一。有些小学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时通常采取直述的方法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使整体教育效果也显著下降。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也会严重阻碍课程教学工作,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对于该类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通过外出进修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随之提高[5]。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视频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历年奥运会的感人故事,使学生从这些故事内容中感受到体育健将坚韧不屈的良好意志和敢于追求的拼搏精神,从而让学生深切领悟到体育课程的独特魅力,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均发生显著改善,为学生接下来的成长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而教师以抗战题材为背景,组织学生开展担架跑接力赛,能够通过讲述故事与项目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充分感受战争年代艰辛困难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爱国情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做足良好的铺垫

[6]

3.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有些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仅采取理论讲解,未能够与实践训练相关联,致使学生已充分了解道德品质的各种类型,却难以将其应用于学习生活中,从而产生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令学生的道德水平无法实现尽快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智力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合作训练、个体发言、细节引导、赏识教育和树立榜样等措施,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实践能力,以此消除“纸上谈兵”的不良现象,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举个例子,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球星,同时总结各个球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优势。通过公开发言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最终结果,增强所有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深度和记忆强度。并在训练过程中将每个学生合理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让其通过相互协作完成投篮训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科学的引导,使学生逐渐消除对彼此的误解,进一步提高班级内部的核心凝聚力,让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随之强化。而对于在道德行为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进行嘉奖和表扬,利用树立榜样与赏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小学体育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合作探究、融入赏识教育、树立榜样等措施,可以使德育思想更好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观念尽快改善,令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执渝.“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2(07):63-66.

[2]麻广一,宫士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2021,39(06):86-91.

[3]董连凯.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21.DOI:10.27216/d.cnki.gysfc.2021.000566.

[4]唐春雨.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1.DOI:10.27315/d.cnki.gstyx.2021.000211.

[5]李志慷.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DOI:10.27741/d.cnki.ghbkj.2021.000169.

[6]刘城. 广州市天河区小学体育舞蹈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D].广州体育学院,2021.DOI:10.27042/d.cnki.ggztc.2021.0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