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王敏,王莹

兴城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兴城,125100

摘要:加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可以在发挥城市河道生态保护、防洪排涝、交通运输作用的前提下,提升河道的人文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可以挖掘河道所拥有的文化塑造功能,让城市河道拥有多元性的文化传承、教育、休闲、娱乐及城市形象塑造的价值。但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两者充分地融合起来,让河道修复与改造,更契合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切实地推动我国城市健康、快速地发展,为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

保障。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引言

注重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能确保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提升城市的蓄水与排水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目的。

1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河道生态治理体系欠缺

城市河道治理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监管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事前的规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篇一律;没有详细的设计,一河一治;导致河道建设好后,并未取得预期的治理效果。河道治理建成后不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未定人定时巡查河道,未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并解决日常河道污染相关问题;相关参建和管养单位未及时保存相关建设、管养资料,为之后的河道生态治理提供资料、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1.2河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最常见的就是河道污染严重问题:由于政府、企业和居民(尤其是郊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将生活污水(未进行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直接排入河道、生活、生产垃圾倾倒入河道内;郊区农田施化肥、打农药后,在河道内清洗工具;有的企业将工业废水、废渣未经处理,就直接偷排入河道等等,这些都会造成水污染,影响河道水质,造成河道生态退化。

1.3河道植被配备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维护功能

在城市河道建设中,一些建筑工人为谋取私利,在河道绿化上进行偷工减料,具体表现为:一是减少原有绿化面积,减少绿化费用。第二,不减少绿化面积,只会种植一些劣质的植物,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节约成本。第三,只注重前期的培育,到了后期,就会放任不管,导致大量的植物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的照料而死去。这就导致了植被稀少的河流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无法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

2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思路分析

2.1引绿增颜,恢复河道植物景观多样性

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植物造景以传统美学精髓为指引,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集天地万物于一体、回归自然的哲学观。植物配置讲究其视觉景观效果、山水草木因趣成画、意境表达及人游览时感受的心理效应,常以木比德、借物喻情。其主要配置方式有孤植、群植、密林、疏林、丛植、花丛、花群、草地等形式。在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实践中,其河道岸线植物种植设计兼顾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源自然之形、遵生态之习、循自然之美,恢复河道植物景观多样性。总之,河道植物配置设计的目标在于,力求在自然演替作用下形成的稳定的河道岸线植物生态群落,构建水韵岸绿、婀娜毓秀的多样性植物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按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乔灌花草与地被藤本相互结合设计,形成良好的垂直层次;沿河道岸线水陆交际带种植水生植物带,选择菖蒲、芦苇、水葱、旱伞草、再力花、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增加河道水陆交际带观赏性。

2.2以水为媒、以岸线为带,合理功能分区,营造特色河岸构筑物、传承地域文化

根据河道生态修复的功能及景观造景要求,以河流廊道水体为媒介,进行景观带营造,统筹点、线、面布局,合理划分各功能分区,沿多级路线串联各功能分区及景观节点,形成以河道为廊道,以道路系统为线,串联景观节点,由点及面的总体平面布局,营造富于变化的河道空间游憩环境。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在其体、宜、色彩、建筑外观、功能需求等方面加以反复推敲,遵循“宜亭斯亭,亦榭斯榭”的布局原则,力求山、水、建筑及植物相互依存、共生共存和谐发展,展现地域水文化景观。

2.3综合应用生态修复技术

(1)生态浮岛技术。该技术通常被应用在黑臭河道的修复与治理中,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人工水生植物放置在高分子床体上,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减少水体中的磷、氮等营养物质,以此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相较于其他技术,该技术更环保,运行和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降低河道治理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2)生物膜技术。该技术可以强化原有生物的净化功能和作用,提升河道净化的效率。其工作原理是在载体上覆盖生物膜,当被污染的河水通过生物膜时,生物膜会与污水充分接触,从而分解、氧化、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提升水体的洁净程度。(3)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是指以特定植物群或植物,去消除和降解受污染河道的技术,能够在消除、降解河道污染物的过程中固定周围植物和土壤的根系,提升污染源治理质量。所应用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降解灌木丛”“拦截灌木墙”“降解围栏和绿篱”等。(4)融合应用。在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河道修复者应综合应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并将植物修复技术融合应用在工业区驳岸、自然化驳岸、居住区河道驳岸中,通过植被搭配及各类生态修复技术的充分应用,提高生态修复的实效性和有效性。针对部分生态修复技术所存在的局限性,河道修复者必须根据不同河道的特征,明确技术应用的范围,通过筛选和必选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提升技术应用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2.4优化河道景观设计体系

首先加强对城市河道基础功能的认识。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者应在改造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确保景观设计与城市河道的其它功能融合起来,提升河道景观的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其次,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挖掘当地文化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通过设计景观小品的方式,来塑造河道文化,使河道文化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在文化挖掘方向上,我们还应着重挖掘当地的节日文化、风俗习惯、建筑文化、人文风尚等城市文化。再次是加强分区设计。通过对不同文化内涵的展示,让河道景观拥有鲜明的层次性和特色性特征。最后是河道生态融合与设计。将生态要素融入到河道景观设计中,能够提升城市河道的稳固性、完整及生物多样性,可以赋予城市河道自然属性。在具体融入中,需要结合自然护岸与河床改造的设计方法,提升河道生态要素与城市构造物的协调性。

结束语

城市河道是城市空间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城市河道的治理力度。但我们在加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河道在文化、景观等方面的价值,通过景观设计,让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拥有鲜明的文化性和景观性。

参考文献

[1]卢丹梅,李易燃,王婷,陈思颖.南粤古驿道生态修复创新路径研究——以广东清远英德古驿道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1):22-29.

[2]林文明.基于生态景观视角下山地郊野型绿道绿廊系统生态修复探析——以三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为例[J].四川建材,2018,44(04):206-208.

[3]黄新.传承与发展: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美学初探[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06):121-123.

[4]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注.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李洪君.基于风景园林中对植物造景设计搭配探究[J].现代园艺,2021,44(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