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8
/ 2

推进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

胡剑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200235

摘要: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符合“三全育人”要求,继续教育可以从牢牢把握教师队伍“主力军”、牢牢把握课程建设“主战场”、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等三方面有效推进。

关键词:继续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当前,高校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继续教育当然积极参与其中。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推进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向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同行是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不是词汇组合前后简单互换。思政课程,众所周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等的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战场的地位,这种重要作用和地位不能也不会因为课程思政的提出而受到影响。而课程思政,就是要求在大学生各类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有意识地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各个专业、各门课程都要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段渠。从内容看,二者不同。思政课程主要是包含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其内容体现系统性、整体性、理论性等特点。课程思政主要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等。

目标任务来看,二者相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规定了新时代高校教育的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符合“三全育人”要求,在立德树人和思政协同育人上方向一致,目标相同[[1]]这也就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二、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一环,当然也必须要尽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以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继续教育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教师,非思政课教师占了大多数;学生所学的课程思政课程只有廖寥数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占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也大多是在非思政课程上。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靠几门思政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再说,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蕴含其中,因此,继续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就必须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鼓励继续教育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有目的地设计,按照所有课程能育人,所有教师要育人的要求,构建全覆盖、多类型、有层次、能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这样才能在继续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独奏”为所有教师的“合奏”,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曲”为所有课程的“合辑”,形成协同效应[[]2]

三、推进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的策略

1.牢牢把握教师队伍“主力军”

教师队伍是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主力军”[[3]]继续教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成效和水平,直接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影响继续教育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和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标准不尽相同二者在“铸魂育人”上是高度一致的。习近平教育思想启示我们:作为高校教师都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职责“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继续教育学院自上而下都要明确,学生除了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素质也是需要同步提高的。具体而言,继续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挖掘思政元素提供学理支撑,专业课教师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思政案例元素,做到两支队伍同向同行。继续教育学院要引导教师队伍转变观念,强化运用专业课程进行育人的意识,找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学校做得比较细致,比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授课教师填写授课计划,在每次授课的“课程主要章节和内容摘要”后,提示让填写“课程思政的融入点”,这等于是不断提醒授课教师每次课都要尽可能融入课程思政。填写的教师就明了了继续教育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指导思想,就会积极配合做好。

2.牢牢把握课程建设“主战场”

推进继续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设,其中涉及到几类课程即:思政类课程和课程思政类课程。课程思政类课程又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无论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这个层面上二者都可以说是“大思政课”,都是“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继续教育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这根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站位、家国情怀、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加强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体系和供给能力建设,例如:在专业课程中提炼专业知识背后的价值精神,延伸专业课程的广度与温度;在课程的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和创新创业等的精神和意识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知晓道理,增长学识,开拓视野,锤炼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全方位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继续教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主渠道”。继续教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必须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改进课程教学中加强、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这个“大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做好课堂教学,做到线下和线上结合,打造“金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持续深化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思政服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从而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综上,继续教育要加强对课程课程与思政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正确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使二者相互配合,恰到好处,善于将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努力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涵养德性、塑造品格、养成习惯,最后践于行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仪建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0.

[[]2]车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J].德州学院学报,2021,10.

[[3]]王东生.医学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

基金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理论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胡剑慧(1969-),女,上海市人,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