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杨玉华

江西省瑞金市教育体育局教科研室3425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中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着重于重视成绩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讲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学科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科素养会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对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其得到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引言

“生活化教学”理念为近期的初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师将生活场景、生活元素、生活案例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此,教师应深入挖掘生活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相关的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为优化教学课堂做好准备工作。

一、开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满足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指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此背景下,教师必须对过去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学生能够在回顾个人生活经历、联想生活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物理知识。其次,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满足了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要求。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存在消极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可以拉近学生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距离,使其发现物理知识的奇妙和趣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深度探索,久而久之养成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结合直观现象阐述相关原理,加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生活化教学手段

物理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和教学设备,以技术和专业设备支持丰富多样和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和物理知识理解运用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态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钢铁厂炼钢、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蜡烛燃烧等固体熔化的视频,展示冰箱里的可乐结冰、冬天湖面冻结等液体凝固的场景,以及在家用热水壶烧水等液体变为气体的视频。在学生对物态变化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运用音响设备开展趣味游戏,通过播放各种声音来让学生猜测物体的具体物态变化形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思考这些形态变化过程中物体的温度会产生怎样相应的变化,以及物体在变化形态时会产生怎样的性质,让学生在想象和思考中掌握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设计探究性活动

物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抽象性的特征,知识点也具有延展性,与学生思维相关联,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探究性活动,创设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实验,验证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物理知识。如讲授“磁体和磁场”一课时,教师可针对“磁体具有吸铁性——磁性”这一知识点,提出探究性问题:“磁体不同部位的磁性是否相同?”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思考。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个人观点。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开展物理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师可以将相同观点的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讨,集思广益,弥补个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设计的物理实验很有可能存在不完善、不严谨之处,教师需要给予适当引导。如果学生仍然无法发现实验不足,教师则可以在实验后带领学生做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时的缺陷,完善物理学习思维。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端正学生科学态度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展社会化的物理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感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科核心素养,并学会利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造福人类。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与时事新闻,向学生呈现酸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沙漠化等全球环境问题,视频内容能够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学习完教材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石油和煤炭的使用、木柴砍伐、海上石油开采泄漏、煤炭燃烧等行为,给环境带来了哪些污染和破坏。请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列举出来。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再请学生针对这些污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结合学到的知识,可以说出调整能源使用结构、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源结构应当怎样调整、如何探索更加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能源的开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等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展开实践探究,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与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观。

结束语

将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丰富物理学科教学的内涵、拓展物理教学的外延,也可以带动物理教师形成生本教学理念、创新物理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实践方法。教师创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在贴近生活的实践和观察中培养习惯、形成认知,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欣伟,王琳.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性分析[J].读写算,2021(23):84-85.

[2]肖振忠.做生活有心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8):13-14.

[3]王敏.探究创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