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领域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幼儿美术领域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

李秋华

深圳市光明区荟城幼儿园   518107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新,幼儿阶段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但是不同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应该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幼儿独立探索和发展知识的奥秘。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幼儿的需求为探索点,开展个别化的学习指导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美术领域;个别化学习

美术课程是发挥幼儿艺术想象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自我发挥的空间,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能够在美术的世界尽情傲游,以此培养学生美的意识。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在美术领域如何实施个别化学习指导,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个别化学习的理念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一般而言,幼儿的学习方式分为集体学习和个别化学习,隶属于不同的活动范畴,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但是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个别化学习是教师为幼儿营造的自由学习环境,教师只负责提供活动所需要的道具和材料,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一切的行为活动和操作过程都以幼儿自身的意愿为准。现如今,个别化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个别化学习重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在学习探索过程中不断优化提升自我的过程。

二、幼儿美术领域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

(一)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也是评估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美术领域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和美术领域集体性教学相比,更加重视过程的开展情况。为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立足于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到活动开始的最低点,制定符合幼儿学习能力的目标,设计层层推进的路线,让幼儿能够在自主探索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发展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创建适宜幼儿探索的环境,并从旁给予幼儿相应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幼儿探索的开展,以此实现活动目标的达成,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二)依据个别化主题,合理投放美术材料

个别化学习应该明确美术课程的主题,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到课程需求点,确定课程主题,再贯彻落实到个别化学习当中。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个别化学习应该以幼儿的兴趣点为开展契机,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在个别化学习中找到适宜自己的内容,促进幼儿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应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所处城市的文化资源,将特色资源引入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可以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融入剪纸艺术和陶艺技术,增强幼儿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理解。个别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做法,并有针对性的指导。走进每个班级,看到各区域中的材料,一下子就能意识到教师在材料投放上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不仅材料丰富,而且趣味性、操作性、层次性都很强。比如,美术手工区放置了手工作品的示意图,即使教师不一一讲解具体如何操作,能力强的幼儿一看也就知道该如何操作,这样一来即使没教师指导也能玩得津津有味。

(三)遵循幼儿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

在美术领域个别化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不能试图向幼儿手把手传递知识,而应该引导幼儿一步步前行,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应该带领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将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到幼儿手中。因此,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察觉幼儿情绪的变化,能够知晓幼儿在何时遇到了困难,又在何时出现了畏难情绪,正确感知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以便于能够即使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幼儿能够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自身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接触不同形式的美术表达方式,能够利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创作作品,提高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

比如,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平衡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让个别化学习活动既能满足幼儿美术领域的探索需求,又能满足幼儿在数学、语言等层面的学习需求,以及人际交往之间的需求,确保通过个别化学习幼儿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紧密,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为此,教师应该和幼儿共同划定美术创作和学习区域,共同探讨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感,确保制定的活动和选择的工具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让幼儿能够充分享受丰富材料带来的满足感。在漂流瓶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纸笔颜料,还可以提供棉签、石头和绳子等辅助工具,亦或者是废弃的塑料管和泡沫板,通过物品的多样性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创设出更多的趣味性作品。在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旁引导,观察幼儿的行为动作,在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提示和鼓励,让幼儿拥有继续的勇气。当幼儿实践成功的时候,和幼儿一起欢呼雀跃。有时候,只需要教师稍加指点,她们就能自己找到前行的道路,做出具有创意的物品。

(四)链接集体教学活动,共同推进学习进度

首先,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无法完全脱离另一个而独立存在,只有统一二者,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让个别化学习目标性更强,让集体教学更加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比如,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房子》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在区域活动让幼儿近距离细致地观察各种各样房子的照片,再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剪出房子的形状。接着,通过《我是小小设计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各种纸袋上开展绘画,让幼儿依据自己印象中的样子剪出街道和小区的样子,以此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感知美术的魅力。

其次,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之间可以互为补充,共同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集体教学《变脸》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看川剧变脸的视频,让幼儿感知和了解传统艺术,接着询问幼儿如果是自己,会想要做出怎样的面具呢?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初期,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脸谱,让幼儿利用水彩橡皮泥制作出相应的面部,用来装饰漂流瓶,以此拓展幼儿的联想能力。接着,再引导幼儿根据自身喜好创造面具,以此提高活动难度。

最后,集体教学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之间相互链接,共同增强幼儿的美术教学质量。集体教育活动中较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融入到个别化学习当中,以便于能够从不同层面强化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个别化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应该先对“素材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挑选出更加适合区域学习的内容或者更加适合集体学习的部分,找到适合学生自行探索和尝试的内容,以及哪些内容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和挑战,以便于幼儿能够将自己感知到的行为归纳总结为学习经验,能够将集体教学中学到的内容贯彻落实到个别化学习活动当中,以此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让幼儿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结

总而言之,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个别化学习和集体学习一样,是幼儿启蒙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还能强化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有利于强化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深入思考,自己探索美术世界的奇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估计幼儿不畏挑战,敢于创新,根据自身的想法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美术作品,以此提高个别化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马丽萍.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9).

[2]王洁.让"玩"美更完美——幼儿个别化美术区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家,2020(27).

[3]许炜玲.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J].数码世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