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内驱力,动力更持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点燃内驱力,动力更持久

吴霞,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审视一些教育教学理念,也对照如今新课改的推进,在对师生的角色定位中,不论是学生主体论还是教师学生双主体论都反复向我们阐述这样一个真实: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才是出成绩、见实效的持恒动力。故而,如何挖掘学生的内在要件,点燃其引擎,让其强劲驱动,就成为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带领中后位段的学生走出低迷状态,引导中高位段的学生持续、强劲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关键。

【关键词】:内驱力;理想树立;尊严荣誉;恩情励志:乐学成功:氛围助力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种情况:孩子的学习现状很不理想,或欠缺积极的态度或没有激昂的情绪,或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或没有乐学的心态甚至于厌学.....父母为之而烦忧,老师为之而思虑,我们总希望能忽然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在孩子那低迷的学习状态中引导其一下子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助其从心理情绪、内在需求、意志品质等方面来一个全方位突破,有一种质的改变和飞跃,我以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办法一蹴而就,尤其是对学生主体内在素养的培养更无法奢望高效速成。但是,考虑教育的客观规律,借力心理学知识,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心得,如果我们有耐性,眼光略为放得长远些,要帮助学生在做人和求学途中有所进步,有所收益,却是可以真实预期的。

要做好这些事情,我以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尝试。

其一,明确目标,重树理想,以需要去点燃内心渴念。

心理学的需要论表明,是人都会有需要,有欲望。这里,我把欲望落脚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上来阐述。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主体,每一位学生在心底深处都应该有青年关于人生和学业的远景与梦想。一些同学在持续的成功体验中始终理想高擎,对学习保持着持恒的投入;而有些同学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在某个学习阶段中遭受失利挫折且未能及时振作,就此而无奈放手,又或者自暴自弃,渐渐的放低了追求,黯淡了人生的远景。

对前一类同学,我们适时表示关注,给予肯定,助其保持状态就是比较好的作为。过多干预,反倒可能是一种扰乱和败坏。对于后一类同学,我们则要通过主题班会、个别引导等多种方式,做好立志教育,鼓动学生拭去人生梦想上所蒙的尘垢,重新清晰自己对人生成功、有所作为的内在渴望,让孩子知道有追求才是一种高贵的人格,用生活的现实去告诉他必须有高远追求日后才能有优渥的生活.....凡此种种做法,只为达到一个核心目的,让这部分已经心境枯索的孩子从正常的欲望上开始燃烧灵魂。这种情况下,学生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发自于心的,根本的,无与伦比的强大。欲望刺激人去求取,进步!

做好立志教育,让目标和理想成为成长路上、求取途中的导航明灯,扬帆动力。

其二,以荣誉和尊严点燃内驱力

必须承认,从实质意义上来讲,这仍然在人生需要的范畴内,但是又明显不同于理想和目标的求取中那种要有一番作为才不枉为人的意念。近者,作为要靠实实在在的学业成绩来支撑;远者,作为要靠事业的成就来明证。

成绩和事业趋近于实体化,而尊严与荣誉更倾向于精神层面那活得高贵且光彩的需要。

与此同时,人都是群体动物,除了个人尊严,学生还会以自己所在班级为自己的群体认同主体,作为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任何一个有高尚内心修养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学生都会把自己的尊严荣辱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扩展到自己所在的班级团队,愿意为把班集体打造成同层级中更优秀、最优秀的团体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有意组织多种形式的主体班会、趣味活动和一定量的竞技活动,教会学生在活动中为班级荣誉而努力拼搏,争创荣耀;可以在班团委的组建和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让学生迸发内心的集体意识和班级主人翁意识,班级教育中要引导教育学生“守自我,爱班级”,把“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班荣在前,我荣在后”的意识有效地渗透下去,让荣辱成为班级教育、刺激内驱力的大事。如果一个团队的绝大多数人都有“我的班级我的家”这种心理认同感,并为之踏实行动、默默付出,那么这个团队的成功就可以预期了。

其三,致力于感恩教育,让情义点燃内驱力。

人性皆温良,亲恩育稚子。

天下父母皆含辛茹苦,哺育子女以深情厚意,寄予子女以成材热望。对初中学生而言,这恩情不能只是“心如”更要变成“行达”。虽然亲情是这人世间最不希图回报的情义,但它同时又是最能刺激孩子从温软的心底进射出强大内心力量的心理动因。我们要通过感恩主题班会、感恩阅读、写感恩书信、节假日回家感恩活动形式,让学生真切知道父母恩深,情重,望厚,知道这人世间最不该有所辜负的就是这挚爱亲情,将如海亲恩由“心知”转化为“言表”“行践”。引导学生铭刻一个信念:不负天赐的智慧,不负父母的厚望,不负老师的教诲。铸信念于心,持恒不辍。让这种心理情绪推动学生在知情义、感亲恩中誓拼搏、图回报,成为其全力学习的又一份情感驱动力。

其四,以鼓励教育点燃内驱力。

这个看法,我想从相对浅易的层次来表述,要做到以鼓励教育点燃内驱力,其实可以很简单:多给学生表扬,多为学生鼓掌,多给予学生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正面评价能够让我们对正在做的事情、需要达成的目标保持一种强度适宜的激亢情绪,而适度的激亢情绪又有助于我们取得最佳效率,更好的达成目标。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我们在教学双边中想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所需要的。学生是一群大孩子,学习生活每迈进一步都需要得到肯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及时准确的信息回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分付出老师都看在眼里,全心的努力有老师热切关注,点滴的进步有老师给予认同,这些做法会让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有效地鼓动内驱力。而这种力量又正是学生下一个学习阶段中确立目标,克服困难,执行落实,达成目标的强大心理动因。

其五,让快乐点燃内驱力。

以快乐为引,让学习成为内心需要,让动力更持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所谓“天才者不如勤奋者,勤奋者不如乐学者”,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帮助从勤奋好知,慢慢变得乐于其中,从苦学中找到快乐,更进一步,把学习变成一件让其身心俱爽,满心愉悦的事情,这则是另一种更高的层次境界。

其六,以情暖心,以法导引,点燃内驱力。

做教育不是做机械零部件,对象的不同,工作特性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丰沛的感情投入。可以武断地说,少了感情投入的教育是不称职的,少了感情渗透的教育是冰冷的,没有师生双边的情感基础所谓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只能是奢望。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均应努力做到三个关心: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是在生活点滴里涓细流浸的,情是在嘘寒问暖中交互共通的。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或一个空念,这要天长日久,润物无声。再粗线条的孩子都有他的温软和敏感,你爱或不爱,他是可以真切的感知判断的。当然,爱或不爱,在孩子心底的投射不同,他给出的反馈就肯定不同。至于如何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这对于教育同行而言则是无需赘述的。

我只是想强调,教师,尤其是学生薄弱学科的任课教师,应多与学生谈心,既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动态,及时的在其信心动摇、内心松懈、情绪低落的时候帮其调控,又能在交流沟通中传递关爱和温情,这有助于学生尽快走出低迷的情绪状态,重整心力,投入学习。

以上所述都侧重从内因出发来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心理情绪、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的涵养角度来谋求点燃其内在驱动力,从而引导学生全力投入学习,改变自身,突破自我,创造佳绩。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问题是,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合理运用同样可以让作用由外而内,帮助学生点燃内在驱动力,从而走得更远。比如我们可以以良好班级氛围助燃内驱。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性的竞争环境,以乐学、互助、共赢为尚,为荣;以怠学、蹉跎为羞,为耻,从而激发竞争意识,从内在驱动。也可以完善检查和监督机制,以外力策动内驱力。

此外,想提醒一语,教育教学中,如果只有心理方面的关注与导引这明显是不够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指导学法,点拔技巧,鱼渔双授。当然,我把这归属于另外一个话题。

【参考文献】

[1] 史玉川.新时代中学生学习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1(29):43-46.

[2] 王亚娜.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