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作共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家园协作共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

覃小静

广西南宁市吉祥路幼儿园 广西 南宁530009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膳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膳食行为不仅保持着孩子良好的营养状况,而且会持续至成人对成人饮食行为的建立和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孩子的饮食习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安静快乐的吃饭,合理利用餐具,饭后擦口,形成自主饮水的良好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产生声音,不挑食或偏饮,不剩饭,进食后不产生声音,不乱丢残渣,饭后整理干净等。幼儿在进餐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引起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家园合作  共促  幼儿进餐  习惯  养成

一、幼儿进餐习惯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对孩子的用餐习惯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安全快乐地吃饭,合理利用餐具,饭后擦口,形成自主饮水的良好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产生声音,不挑食偏饮,不剩饭,进食时不产生声音,不乱丢残渣,饭后整理干净等。幼儿在进餐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引起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幼儿日常的进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对家长来说解决了一大难题,对教师的一日活动的常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二、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成因分析

()成人包办代替,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较弱

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并且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特别是一些隔代抚养的家庭,老人们对孩子都特别溺爱,所有的事情都代替孩子去完成,导致很多幼儿除了养成任性妄为、自私自利的个性以外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遇到一点困难就乱发脾气或是大哭不止,习惯于依赖他人,受挫折能力较差。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孩子们自身能力的发挥,而且还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化发展形成影响。

()家长一味迁就,对幼儿挑食偏食缺乏重视

一方面,许多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对幼儿不合理的要求一味迁就,孩子愿意吃什么就买什么,不愿意吃的东西就算了,导致部分幼儿由于平时零食吃的太多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吃不下饭或者不爱吃饭了。还有的家长本身自己也比较挑食,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看到孩子挑食也仅仅只是象征性的说教几句,完全起不到作用。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对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幼儿在饮食方面的教育不足、不良饮食行为的干预和指导不够,不利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家长及幼儿教师在合理膳食方面引导不足

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进餐方面的关注排在第一位的是进餐数量。经常能听到有的家长叮嘱孩子在幼儿园多吃点或是要求教师分餐时多给孩子添菜饭,造成幼儿园很多孩子出现超重、肥胖的情况,甚至不少家长在观念上认为以后孩子长高了就不胖了,现在就应该多吃点。必须重视的是,幼儿阶段的肥胖症会导致到成年之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病症的高发,给身体健康造成很多潜在危险。在心理方面,肥胖儿普遍自我评价较低,自卑心理严重,人际交往不良,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

三、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对策建议

()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自主进餐能力

为全方位贯穿并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课堂的活动化精髓,我园将实施"自由进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取餐、吃饭,尝试一餐二点由孩子独立负责。从"等待进餐"变为了"自动式进餐",尽可能的鼓励孩子自行活动拿餐具、盛饭菜、端碗、送餐具、维持健康等,让孩子透过自由进餐来尝试自行进行服务、自行管理工作。如: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了"海底捞火锅店"的儿童角色游戏活动,并设定了服务生与客人二个角色。孩子们也显然对这样的自由进餐游戏活动十分热爱,在玩过程中,随着孩子的各种技巧逐渐熟练,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在一天天形成。家长平时在家也要多给幼儿提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如请幼儿帮忙分碗筷,收拾桌子等,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激励引导,减少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向导》书中提示:协助儿童认知美食的保健滋养意义,并引领儿童不吃偏食不挑食、尽量少吃或不吃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饮食例如:在一次午餐时老师就提前告知了孩子要食用的菜肴是青椒、土豆等,并说明了其中的营养价值,还问到,青椒可以作为哪些蔬菜(因为较多的孩子不爱吃青椒),并且老师也用眼神引导了孩子,小朋友们有的说青椒炒肉、凉拌青椒,有的说青椒炒蘑菇、番茄炒青椒等等。另外比如:将食品拼成孩子最喜爱的形状或卡通图形,借此来激发孩子的胃口,从而降低儿童的挑食现象。

()常规培养,将进餐礼仪教育逐步渗透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教育活动,以图片、故事、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进餐礼仪,让幼儿了解到底什么是文明进餐、进餐礼仪都有哪些、好的进餐习惯有什么好处。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

,如我是妙手小厨师,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厨师、服务生和客人等角色巩固和强化对进餐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在每天的进餐过程中适时提醒和监督幼儿,将进餐礼仪教育逐步渗透到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中去,保证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是指教学的基本内容重要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陈旭微:健康进餐行为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可能生活方式:论幼儿健康进餐行为养成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4):34-37.

[2] 王爱军主编:《幼儿常见问题行为解析》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制定 20019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制定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