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幼儿性别认同能力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浅谈如何促进幼儿性别认同能力发展

缪鸿琳

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幼儿园   226406

摘要:学龄期是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敏感期,学者扎尔伯格提出幼儿的性别认知是分阶段的,学龄期正处于幼儿性别稳定性发展时期,这时的幼儿性别辨别能力发展较快,重视这一时期,促进幼儿性别意识发展,有利于其将来性别认同能力的发展以及适应自己将来在社会中的性别角色。

关键词:性别认同;家园合作;幼儿教育

引言

性别认同可以分为生理认同和社会性别认同,生理认同指的是个体对自我性别的认识,包括身体和心理;社会性别认同也指性别角色认同,个体对自己在社会文化及性别规范下形成的性格、行为、价值观等的认同。幼儿要先获得生理性别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获得社会性别的认同。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幼儿性别认同影响发展因素以及教育现状,研究出适宜可行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性别认同能力,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健康的性别观念。

一、幼儿性别认同发展影响因素

(一)生理遗传

遗传因素是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前提,基因本身及其表达形成了个体的生理性别,为其往后分化性别角色奠定了生理基础。

(二)家庭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最初的性别意识来自于家庭成员,在3岁前,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人的外貌以及着装,基本理解男女的含义和生理上的不同,例如女性可以穿裙子、留长长的头发,男性基本穿裤子、留短头发。此外幼儿还能感知到男女性格上的不同之处,比如母亲多数比父亲更加温柔、更加细心,父亲更为坚毅果敢,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下幼儿们将性别与行为特征一一对应。

幼儿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已在社会生活中强化了自我的性别角色,教养方式方面会对不同性别的后代给予不同的期望以及行为,例如在幼儿时期,父母为孩子选择衣物造型时,会给男性幼儿留短发,穿清爽帅酷的休闲服或是运动装,而女性幼儿多为扎辫子,穿色彩较为明亮的裙子或是活泼可爱的衣服;在玩具的择选中,会给男性幼儿买玩具枪、小汽车一类的玩具,给女性幼儿的是毛绒玩具、小装扮饰品一类的玩具,这些都在一点点影响着幼儿。

(三)幼儿园

作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园的的教师以及教学活动也是影响幼儿性别认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具有向师性,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取直接经验,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在对幼儿进行性别认同教育的指导上作用很大。此外,幼儿园的教材、教师性别比例、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态度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孩子们性别认同上的发展。

(四)社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迅猛发展,幼儿们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例如网络、电视等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从而学习到一些社会行为以及性别认同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对幼儿影响极大,优秀的人物性格与道德品质以及故事所展现的正向价值观会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倾向,但也容易让幼儿产生性别刻板印象。

二、性别认同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方面

家庭成员自身受教育水平直接作用于其教育观念,在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方面影响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家庭教育较为民主,而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多数家庭教育较为专制,在对幼儿开展性别方面的教育时,方式不当,缺乏一定的技巧,孩子在交流互动中缺少自由话语权与选择权,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儿性别认同能力的发展。

在购买物品方面,绝大多数父母会为孩子选择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幼儿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学习到关于性别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

(二)幼儿园方面

多数教育者认为幼儿时期是进行性别教育的关键期,在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学活动中注意了对幼儿性别方面的教育。同时教师们也认为有关幼儿性别方面的教育应当由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负责。在面对有关性教育的敏感话题时,往往感觉让人难以把握:沟通的时机、沟通的尺度、采取的方式、双方的责任认知......从而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参与度不高,活动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为幼儿性别认同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社会方面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性别观念进一步发展,教育学者们也在不断的深入研究,但大众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对性的认知过于片面,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大力普及此方面的知识,发挥应有作用,以致在我国,幼儿性教育较为缺失。

三、提升幼儿性别认同能力措施

(一)家庭方面

  1.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科学教养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要正确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悉心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手段有效与幼儿沟通,沟通时要学会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意见与看法,不要太过专制独裁,阻碍幼儿性别认同正常发展。

  1. 明确自身责任意识,家园合作

家长应当重视有关幼儿性方面的教育,要懂得如何实施教育,给予幼儿科学精炼、简单易懂的性知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家长要学会与教师合作,合力对幼儿进行适时正确的性引导,保持家园教育一致性。

(二)幼儿园方面

  1. 教师要树立正确性别教育观念

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对不同性别幼儿的看法与态度会影响到幼儿性别认同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在一日常规生活与教学活动中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到幼儿性别认知的健康发展。

  1. 提升教师性教育知识储备与能力

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包含在性教育知识之中,涵盖范围较广,需要教师自身储备丰富的性教育知识。幼儿园可适当开展专家讲座、专业课程、培训活动等加深教师对性的理解,建立健康性教育观,提升自身性教育知识能力。

  1. 教师要抓住时机,加强指导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与游戏时,要重视在活动设计中对幼儿的性别认知教育,抓住时机,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图示、绘本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幼儿进行性别认知;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避免幼儿形成刻板性别角色认知,男孩也可以照顾“宝宝”、烧饭打扫,女孩也可以“当警察”等等,也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差异不明显的游戏区域,如:商店、银行等。

  1. 适当增加男性教师人数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往往是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于父亲。而幼儿园中,男性教师的数量远远少于女性教师,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认知。社会应当提升幼师的社会地位,增强男幼师的职业认同感,破除刻板的性别角色观念。

(三)社会方面

  1. 推广性教育,普及性知识

目前我国有关幼儿性教育方面相对国外较为缺失,很多人将有关性教育方面话题认为是敏感的、私密的、难以启齿的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帮助大众全面认识性知识,广播宣传、开设讲座、发放手册等,促使大众接纳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促进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发展。

  1. 创设健康社会环境

环境是影响幼儿性别认知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儿的性观念会受到社会中各种媒介的影响,相关的部门要监管好各类社会传播媒介,净化社会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善安,杨晓萍.关于幼儿性别认同的个案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1).

[2]李艳丽.关于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141-142.

[3]张新华.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现状及教育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83-185.

[4]张爽.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及教育干预[J].研讨·应用·创新,2019(32):226-227.

[5]吴佳佳.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