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分析

李雪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计算机完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参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急救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救效果;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急症,是世界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1-2],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等特点。其主要致病机制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使神经受损造成残疾。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大于在5%,且随着老龄化逐渐发展,每年因脑梗死死亡患者在250万人左右。如何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鉴于此,本文特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计算机完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中的相关诊疗标准;(2)经CT检验确诊(3)了解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参照组:男女比例23:22,年龄64-78岁,平均(71.41±4.62)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0:25,年龄65-79岁,平均(71.33±4.59)岁;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以护士长任小组长,组员包括急诊科责任护士6名。对组内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疾病知识及救护方法。并配置好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药物,包括苯海拉明、肾上腺素、爱通立及地塞米松等。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减少患者的给药时间及溶栓准备时间。(2)院前流程:当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支持,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转移,并将患者的情况及时与在院医护人员进行汇报,使其能提前准备好相关一应事项。(3)接诊流程:当急诊分诊护士接诊时,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急性脑梗死并且在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及时与科室沟通,并将患者转送抢救室,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抢救。护理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4)溶栓流程:医师在接诊患者后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确诊,并给予及时溶栓治疗。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和紧急性,让其签署同意书办理相关手续。对患者进行CT检查,如患者符合溶栓条件则立即在CT室内进行溶栓药物治疗,随后送往溶栓室内。如患者无法溶栓则即刻送往抢救室,并完成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急救效果包括接诊时间、抵达CT室时间及溶栓时间。采用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活力、一般健康及躯体职能4个维度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成立。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果对比

实验组急救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1所示。

两组急救效果对比表(±smin

组别

例数

接诊

抵达CT室

溶栓

实验组

45

17.30±4.07

20.01±3.98

47.48±4.22

参照组

45

22.45±5.31

31.20±6.99

79.06±5.67

t

-

5.164

9.332

29.972

P

-

0.000

0.000

0.000

2.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见表2所示。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表(±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活力

一般健康

躯体职能

实验组

45

81.93±4.07

80.76±4.25

80.45±3.98

79.66±4.61

参照组

45

75.61±5.26

74.97±5.30

73.64±5.49

73.09±5.67

t

-

6.344

5.717

6.737

6.03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成立护理干预小组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并能够有效提高各科室间的配合,利于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3]。并从到院前急救、接诊及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快速生命体征评估,并第一时间对患者完成转运或急救,进一步避免患者救治时间被耽搁。对患者家属有效进行病情交代,让患者家属能够明确疾病的严重性,并在第一时间完成患者的救治流程,在CT室内进行溶栓药物治疗或救治后再进行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抢救时间息息相关

[4]。当患者抢救时间减少后,脑组织缺血时间缩短,能够有效利于术后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5]

综上所述。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楚春蕾,王博闻,刘玉红.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4):220.

[2] 徐晓佳.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6):120,123.

[3] 吕晓.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37-238.

[4] 王欣.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81-1683.

[5] 施维,赵佳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7):9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