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对儿科患儿护理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对儿科患儿护理的效果评价

赵美娜 ,陈亚琪 ,张雯雯,国承亮*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儿科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20218月至20228月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采用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科患儿配合度、一次采血成功率、体检准确率及儿童负面情绪。结果试验组儿科患儿配合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儿童一次采血成功率及体检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儿童的负面情绪严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儿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干预;人文关怀;儿科

引言

儿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疾病情况和相关护理需求的问题,而且患儿接受诊疗过程中,很容易因陌生环境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而产生抗拒,以至于无法正常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鼓励干预,促使患儿精神能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配合诊疗、护理工作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质量【1】。鉴于此,本研究将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科患者,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患儿的年龄2~9岁,平均(4.51±1.28)岁;男59例,女41例;家属学历为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中专37例,大专及以上32例。对照组患儿的年龄2~8岁,平均(4.60±1.32)岁;男58例,女42例;家属学历为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中专学历者39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1例。两组患儿及家属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儿童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具体如下:

①激励健康干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和疾病情况等制作疾病健康教育图片或卡片,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开健康教育。②激励式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在病区设立患儿奖励展板,在展板上记录患儿姓名、年龄、每日配合治疗和护理情况等,通过张贴小红花方式进行鼓励,增强其遵医行为。③激励心理指导。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儿家长展开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存在的问题及疑虑,为其进行认真详细的解答,缓解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通过一对一方式开展心理指导,与患儿做游戏或为其讲故事,在此过程中慢慢导入心理指导内容【2】。指导患儿家长多给予患儿安慰、支持和鼓励,提高患儿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儿科患儿配合度。自制儿童配合度调查表,该调查表信度为0.83,效度为0.81。分值0~10分,分数越高,配合度越好,9~10分为配合度优,6~8分为配合度良,0~5分为配合度差。配合度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儿童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体检准确率。检查指标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严重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为不准确,其余均为准确。(3)比较两组儿童的负面情绪状态。以面部表情法评价儿童的负面情绪,分值0~5分,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其中3~5分为负面情绪严重。负面情绪严重率=负面情绪严重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科患儿配合度比较

试验组儿科患儿配合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0.05,表1)。

1两组儿科患儿配合度比较(n/%)

2.2两组儿童一次采血成功率及体检准确率比较

试验组儿童一次采血成功率及体检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92、5.674,P<0.05,表2)。

表2两组儿童一次采血成功率及体检准确率比较(n/%)

2.3两组儿童的负面情绪状态比较

试验组儿童的负面情绪严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8,P<0.05,表3)。

表3两组儿童的负面情绪状态比较(n/%)

3讨论

儿科患者属于特殊患者群体,该群体因年龄较小等原因,加之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患病后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但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因为患儿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受限等原因,常规儿科护理干预无法满足患儿护理需求,患儿逆反心理加重,严重影响护理治疗,临床疗效无法保证

【3】。儿科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原因: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医护人员通过肢体、行为语言等干预,能够达成同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干预目的,患儿及家长更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干预,彼此信任度提升,患儿获得安全感,从而改善预后质量,而预后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好感。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激励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心理指导,患儿依从性提高,实施的奖励机制激发了患儿竞争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可有效增强患儿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情绪,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嘉薇.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30.

[2]李海燕.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14-115.

[3]赵明.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75-376.

[4]季立兰.心理护理对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11):59.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