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状态学生的心理成长教育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关于抑郁状态学生的心理成长教育案例

刘莉

成都市第三中学     610066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心理问题有低龄化趋势。班级中的特异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已经成为班主任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一例关于抑郁状态学生的心理成长教育案例出发,探讨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成长的措施,希望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抑郁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案例

一、个案概况

(一)一般情况

A同学,男,高中生,离异家庭,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亲生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是查无此人的状态。在重组家庭中得到的关爱较少,继父基本没有插手过A同学的教育。

(二)问题表现

高一进校后,无故逃离教室后躲起来,不愿和人交流。呆在学习、人多的环境,就身体不适,感到难受。A同学“逃离教室”的频次越来越高。在得到A同学的同意下,我给他约了学校心理辅导。后A同学被转介到医院,诊断为抑郁情绪,开始断断续续的接受治疗。

二、评估与诊断

对A同学心理状态的评估:生理原因:16岁,青春期;家庭原因:离异重组家庭,继父对其关心不够。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高,经常在孩子学业方面施加高压;心理原因:一方面想要学好,另一方面母亲给的压力太大,逐步演化了讨厌学习环境,想从该环境抽离。

三、干预策略

(一)以心交流,学会成长

针对A同学的现状,我经常和A同学沟通,并且和他达成共识“要离开教室时,一定要告知老师或同学去向。”让他明白,班主任并非在他的对立面。当他离开教室不知去向时,老师会担心他。同时为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校图书馆,这里即有一位老师,同时还很安静。之后,及时的疏通与关怀,逐步建立起与A同学的信任关系。同时让班级上他的比较爱接触的几位同学主动和他聊天,交流,舒缓他的情绪,帮助他尽快的融入新环境,学会自我成长。

(二)心理干预,及时治疗

和校心理老师及时通过A同学的情况,心理老师定期对A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根据A同学的情况确定每周访谈的次数,及时掌握A同学的心理动态,疏通他的心理困惑。同时建议家长将A同学带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三)家校沟通,撑起心灵的蓝天

在学校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每月定期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实事求是的反馈A同学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到A同学近期的心理状况。同时,让家长将重心从孩子的学习,转移到对孩子关心上来。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引导下,逐渐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1】

四、教育效果

A同学之后拿到了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高二下期时,在同学的鼓励下,主动申请当物理科代表,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收发作业,并能积极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每次在校园中遇到老师时,都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在一次考试中,还拿到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由此登上了年级光荣榜。在高二下期的颁奖典礼上,获得了“班级进步最快学生”和“优秀科代表”的荣誉。

五、教育思考

    该教育案例时间长达2年,虽然期间A同学的情况有多次反复,但最终A同学的成长轨迹往好的一方发展。在班主任、家长、心理老师和专业医院多方的合作下,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这里有几点总结和思考,希望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

家长在生活中,要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不过分施压。老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教育者和陪伴者,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社会上有多种资源,可以通过讲座、培训、沙龙等形式与学校和家长互动,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发生积极的影响。应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积极作用【3】。这样在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成长,更快的适应环境。

(二)树立信心,学会成长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4】。特异家庭的学生往往由于家庭教育和引导欠缺,敏感、缺乏自信心。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方法和心理危机应急机制

      基于家校配合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方法是一个以学校为核心,个体、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整体预警模式。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来看,学校是主导,个体是中心,家庭是基础,社会是补充【5】。班主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定期与心理老师沟通,对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进行预警和心理健康干预。

      从学校年级到班级,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应急机制。通过这种信息渠道(如:收集表、问卷信息、心理委员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了解发展的诱因并帮助学生克服当前的困难,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李冬霞.走出心灵的孤岛----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48):168

[2]董杰.一例焦虑抑郁状态学生的心理成长支持教育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32-34

[3]田聚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8,1(A):140-142

[4]安玲,刘文.自信心研究新进展:结构、方法及展望[J].社会心理学,2010(11)

[5]茹红忠.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J].教育科学论坛,2012(0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