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1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王雪恩

石家庄市元氏县槐阳实验学校

摘要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包括教师的心理环境和教师的心理环境。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促进、激励,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学体验,进而提升课堂效率,也可以说优化了课堂心理环境即增强了学生积极的课堂行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课堂心理环境   情绪  教师魅力  班级人际关系

          课堂纪律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教师进行。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 ,全面的整合优化去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优化人格发展。

自古就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的情绪是具有感染性的教师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是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师的情绪状态会感染学生的情绪,并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稳定和乐观的情绪,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感染学生,稳定学生情绪,教师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目的,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心理状态。

班级人际关系是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双方和同学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互相支持、彼此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情感气氛,都会优化心理环境,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有很大的影响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反之,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同学之问的僵化关系所带来的消极情感、冷漠、对立态度以及紧张、焦虑甚至对立的情绪气氛 ,既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学。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优化学生课堂行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赞美能使人温馨和感激,能让人产生向上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要不吝自己对学生的赞美。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待、适度的赞美不仅是推动学生进取的精神力量,更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进步表扬鼓励。学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探索,以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只要能让赞美发挥它的魔力,就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还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做保证,没有纪律制约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决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应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活而不乱”的策略,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做到动静结合,收放有度,将课堂调控技巧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身心舒畅的课堂环境,从而使教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想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从各个方面探索新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愉悦、向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