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学生思想  着重素材积累——议论文作文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砥砺学生思想  着重素材积累——议论文作文教学浅谈

简迎春

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

学生怕学议论文,更怕写议论文。

    学议论文,说它枯燥、乏味;写议论文,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种现象在普高生中尤为突出。

    写命题议论文,论点容易抓住,但往往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细细分析这“无话可说”实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说什么,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三是“脑”中羞涩,确实无例可举,无话可说。

    写给材料议论文,暴露的问题就更多了。首先是看不懂材料,无法正确地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正确的观点,即使勉强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是人云亦云,或是态度不鲜明;其次就是不会说理!

    现状是令人忧虑的,针对学生的三种困境,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砥砺思想,提高认识水平。

在议论文作文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碰到的第一大难题是:不会写。即拿到一个论题后,他不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这时如果你大讲特讲如何组织好结构,有什么效果呢?

    社会生活是芜杂繁复而又丰富多彩的。而过去我们的议论文教学过分偏重于篇章结构的分析、论证手法的勾画、论证语言的评析,却恰恰忽视了思维训练和思想砥砺。

    有一年语文考试,作文试题是一篇给材料的话题式作文,材料是:“某穿着时髦的男青年,要西湖边的秦桧跪像前,站了一会儿,说了这么一句:‘臭归臭,名气还是有的’。”有的学生就从这则材料中得出他的论点:臭归臭,名气还是有的。

    像这样连明辨是非的能力都不具备,怎能写一篇好的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反映一个学生判别事物和剖析事物的能力的高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训练学生用本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而这首先应该是一种思维训练。

    所以,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我首先重视的是砥砺学生的思想,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从而以思维训练推动语言训练。

    砥砺思想的训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种:

    1.透过生活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训练。

    2.辩证地认识生活,全面地认识生活的训练。

    3.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的训练。

    这几种训练应该贯穿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甚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那么,应怎样进行思维训练呢?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梨洲说:“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名言。犹如玉在璞中,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以璞为玉也。”

    在写给材料作文时,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只看到命题的一般要求,仅从表面现象出发,不能“凿开顽璞”,这样提出的观点,就自觉不自觉地落进一个窠臼中去,不免“以璞为玉”了。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给学生一把“凿开顽璞”的“凿子”。

    (二)积累材料,加强说理力度。

    对生活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也不一定能写好议论文。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无话可说”往往表现为无例可举,要不也就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颠来倒去地说,不过,即使是再熟悉的例子,也有学生犯常识性错误,闹出不少笑话。如把发明电灯的专利“转让”给爱因斯坦,把爱迪生当成英国物理学家,甚而至于把抗金英雄岳飞的生活年代提前到战国时代,……不一而足。

    触目惊心的“笑话”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文史知识的贫乏,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的重要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材料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积累素材的途径。

    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朝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们告诉我们:阅读可以“帮助你充实生活的经验和知识。文学作品使人们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颜色和声音,知道山南海北的人们的生活,知道过去。提高对生活的历史和生活的意义的认识。”因此,阅读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在这里,我们很容易将目光投向课外阅读,其实我们的教科书本身就是一座蕴含着美的珠玉的宝山,只要你善于开掘。因此我们可以在教读课文的同时注意提醒点拨学生做材料积累的工作。

    当然.耍积累丰富、新鲜的素材.更多的还是要靠课外阅读.但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言情、武侠小说的泥潭无法自拔。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检查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好积累素材的工作,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积累素材的方法。

    素材的积累是一件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分类别: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手头掌握的素材,类别的范围可以宽一些。如“爱国”、“毅力”、“理想”、“成才”等等,这样在写议论文时就可以灵活地将论据信手拈来,而新颖的论据定可使文章流光溢彩、“满纸”生辉!

    (2)加批注:可在搜集的论据后面加上简单的评论,这样既可锻炼分析提炼的能力,又可在以后运用这些材料时知道从何入手。

    (三)分析材料,指导说理方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常见的毛病是论点加论据。学生好似在做一道数学证明题:“因为……所以”命题成立,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只能做到“事实胜于雄辩”,而不能“以理服人”。这样的文章在举出大量的事实后,就断然下结论,中间根本没有论证过程,把议论文变成证明文,试想这样的文章怎么能有说服力?

    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说理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例子进行分析。

    那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呢?

    首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确立论点后,探究一下这个论点为什么能够成立,阐明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讲道理的过程。其次是要学会对论据进行分析,而这也正是学生的弱点所在。我们可以结合议论文教学进行这方面的指导。例如:

    1.选择了正面事例之后,从反面进行议论,选择了反面事例之后,从正面进行议论。也就是说“如果不这样,那会怎样。”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六国论》中说:“向使三国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易未量。”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学会对论据作分析,

    2.《师说》中有这么一段: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论据分析的第二种方法,即在叙述事例后,对事实进行适当的评论。

    3.在叙述事例后,特别是叙述两个以上的事例后,作一个归纳总结。

    掌握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出事例之间的共性,指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归纳总结,这就能把事例的精神实质点出,讲道理就深刻多了。

    如学生在一篇习作中写道:

    “希望和从希望中迸发出的力量,使居里夫人战胜了失去亲人的生活打击,成功地完成了镭的研究,造福整个人类;使贝多芬战胜了耳聋对一个音乐家的残酷折磨,谱写并亲自指挥演奏了辉煌的交响曲,流芳百世。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宝塔,成功的向导。”

    总之,经常对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