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在水土保持中运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信息化建设在水土保持中运用初探

刘旭

贵州晟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土流失是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引发的土壤与水分流失的现象,导致雨水无法就地消纳,对土壤产生了冲刷。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植被破坏、土地利用不当、地面坡度大、耕作不合理、过度放牧、土质松散等。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人们愈发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且初见成效,水土流失面积逐渐缩小。伴随科技的发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信息化建设阶段,以技术为驱动力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运用初探

引言

在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衡量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信息化,其已经成为了非常的影响因素,并且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加强,对相应的检测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权责进行明确,对信息化标准体系改革进行完善,保证信息化水平的持续上升,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1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

1.1数据安全技术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提供依据,水土保持数据在使用期间在不同用户中流转,因此,涉及数据安全问题,如数据丢失、数据篡改等,因此,在城市水土保持管理期间,必须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到的数据安全技术主要包括:(1)ID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能够对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受到的入侵行为或数据恶意使用行为做出处理,当非授权行为发生后,可以实现快速响应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及时向管理人员发出警报。(2)防火墙技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期间必须做好防火墙部署,当第三方体突破或入侵常规的权限中时,防火墙能够通过权限控制强化数据安全性,防止关键数据被恶意访问,抵御漏洞攻击。(3)存储加密技术。水土保持数据未处于使用状态时存储于数据库内,为保障其安全性,应借助存储加密技术为水土保持数据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存储加密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应做好权控技术与加密技术的整合,并保障加密数据的快速检索功能。

1.2图库一体化技术

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作业质量,便于相关人员查询、应用水土保持信息,为确保水土保持信息数据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应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期间融入图库一体化技术,将水土保持图片影像、数据信息、地理区域进行关联,以地理区域地图与影像图片为基础,将水土保持数据信息添加其中,同时辅以表格形式,以此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图文互访可视化综合管理,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实施奠定基础。

1.3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为保障数据库搭建效果,应尽可能保障数据模型的规范性及可靠性,构建完整的数据逻辑。对于数据库,其数据主要来源于水土保持与自动监测技术,数据信息完成采集后会直接被传输至数据库,故在搭建数据库时,应做好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监测系统间的关联工作,以此确保数据库内存储的数据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特点。在水土保持数据库中,最为常用的数据表为土壤水分数据表、气象监测数据表及系统日志表。

2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原因

2.1自然因素分析

在自然因素中最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就是气候因素。甘肃省位于我国西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但经常会出现暴雨这样的极端天气。暴雨会对本就疏松的土壤造成较大的冲刷力,从而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除此之外,地形地势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甘肃省的地形比较复杂,高原、山地、河谷以及戈壁等交错分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这也就加快了雨季的水流速度,所以导致了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2.2人为因素分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滥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重。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角度来看,有些施工单位过度开采地下水,忽视对地表植物的有效保护,所以水利工程区域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减弱,当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水土流失问题就会加剧。

3信息化建设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路径

3.1建立健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体系

为了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应当参考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更强且可操作性更高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国家水土保持信息平台、开展水土保持规划考核评估、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等。同时,为了补短板、强监管,应当把搭建完善水土保持工作支撑作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可以构建起“一个系统”“一套制度”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具体包括:第一,“一个系统”,即为区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第二,“一套制度”,主要有部门协调机制,即区域水土保持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水土保持考核制度,即区域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方案;水土保持审批全网办制度,即区域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行全网办的相关制度规范;水土保持现场核查检查制度,即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核查检查方案;水土保持联合执法制度,即区域水土保持监管和联合执法长效协作机制。

3.2切实明确水土保护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处在一个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关键阶段,实践中,需要重点引入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撑作用,规范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推动水土保持审管信息互联互通;要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大执法问责力度,全面加强水土保持行业监督和人为水土流失社会管理,以切实的行动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3.3融合新技术,推动信息系统研发

在实际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对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参与到一些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之中,充分结合应用一些物联网等高新科技。还要将一些电子通信技术,对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合进行有效地推动,将更高效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立进来,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程。此外,还要应用无人机技术,工作人员可先对无人机进行飞行轨道设计。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对无人机的运动参数进行设置,工作人员要对监管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有所了解,在设置轨道时,尽量避开存在障碍物的区域。另外,为了保证信息采集效果,工作人员需要对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分辨率、清晰程度等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当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实地勘测的时候,需要对地面的像控点进行信息的采集,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GPS获取5~7个标志物位置进行矫正,确定无人机勘测的纬度和经度。工作人员需要对无人机遥测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选取具有较高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影像,这样才能达到实时监测具体地区水土保持实际情况的目的。

结语

就当前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情况来看,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表现出持续增高的发展趋势,围绕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已然实现多种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驱动着水土保持业务的升级展开。现阶段,需要持续落实对水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更新。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驱动水土保持业务升级的重要手段,切实把握工作重点,以此推动水土保持业务中信息化建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参考文献

[1]孙俊青.信息化助力水土保持监管新举措[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9):91-92.

[2]桂琳贺“.互联网+”下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9):7-8.

[3]罗亚静,王强林.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探讨[J].陕西水利,2019(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