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4

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任鹏,[1],赵青,[2],袁晓红,[3],韦希卉[4]

1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

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530007

3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4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并经过研究分析得出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发展存在:创新创业机制不完善,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创新创业训练、比赛、孵化实体开展效果不尽人意;多主体间协同发展薄弱,教育合力欠缺教育实效性差,课堂育人效果难以凸显等问题。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发展保障路径;推动双创实践,四维共进齐发;增强教育合力,六位协同联动;着力四大课堂,推深做实双创教育等对策,以期能对未来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提供借鉴与思考。

前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一种全新探索,是高等教育对时代召唤的主动顺应与发展升华,而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正是当今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本文通过论述当前开展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探究当前广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不良现状与可行路径,以期为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参考

一、开展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是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包含着人对客观事物及其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根本看法[1]。双创价值观培育以思想为抓手,助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创新创业理想树立、创新创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为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引领。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深化高校双创教育的关键举措。

(二)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是创新高校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

课程体系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载体,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活动方式组成。其中课程观高与低,正确、全面与否,都对课程体系有着直接影响,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而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正是课程观优化的准确切入点,以实践性、开放性的思想注入激发高校课程体系的新要求、新发展、新成绩,为高校课程体系的创新积聚内生动力,促进体系内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多元延伸、协同共进[2]

(三)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是落实新时代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

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促进全面发展,是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高校学子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身实践能力的养成、多元文化的吸收;由创新创业方面的不会创、不敢创、不想创进而潜移默化成为扩展到各个方面领域的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导致个人的全面发展难以实现。因而,深化文化育人、强化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是落实新时代育人目标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四)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是响应创业就业的时代要求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国际国内形式变化复杂,经济下行压力繁重艰巨;唯有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才可为破局之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指导思想的引领,强化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文化良好生态,正是响应创业带动就业、自主创业的时代要求。

(五)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措施

创什么?怎么创?为何要创?是制约广大学子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问题。而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正能够帮助厘清创新创业的目的、本质及内涵,强化双创文化认同,激发自觉投身双创发展的内驱动力。并通过学科竞赛、实训实践等手段途经实现以教促赛、以赛促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统一,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

二、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

(一)创新创业机制不完善,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一是组织保障。目前,高校体制内仍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责权不清、开展分散等问题,如: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互联网+等相关赛事通知收发,校团委负责进行材料信息收取,教研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各部分间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战,组织结构刻板单一,顶层设计有待优化二是制度保障高校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涉及到的方面也较为局限。首先,学校缺乏完整的、系统化、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奖励、在校生创业政策保障等方案,导致实施过程中不仅无制可依,更缺乏有效监督。其次,制度文化建设的不完备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教育,仅仅着眼于课程内容单方面、单模式输出,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理念的培育,难以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科学理念支撑。三是师资保障。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任教教师中,绝大多数均非专职教师,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也仅限于校内

互联网加挑战杯等赛事活动参与,缺乏商场实践,专业化师资队伍缺失,对学生引导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课程教育引导仅仅依靠任课教师授课,辅导员、班主任等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直接管理者却参与程度有限,各教学主体间培育合力不足,导致师资保障欠缺。四是经费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政投入有限、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其中,不同类型、不同等级院校间悬殊的财政拨款差距也导致大部分高校无法再进行双创专项拨款的支出,课程开展缺乏经费保障、物质保障。五是服务保障

当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完成多元化教育平台的搭建,各方面配套措施难以落实。导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受阻难以为学生动态发展的新成绩、新突破、新要求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服务保障,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实践。

(二)创新创业训练、比赛、孵化、实体开展效果不尽人意

一是训练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化训练体系缺失严重,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纸上谈兵的课内教授,各类学科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战训练的有机结合尚未深入,双创系列专题竞赛与实训项目的展开尚未确立。其次,实训中实战训练项目缺乏,学生无法对学习成效、创新能力进行实践检验,背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字初衷。二是比赛通过挑战杯互联网+等相关赛事数据显示,广西高校学子赛事参与率有待提高,获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官方公布的总决赛名额分配表中广西各赛道总名额仅为94名,与名额最多的江苏省整整相差54名。三是孵化首先,创新创业赛事、训练中抱有孵化想法的项目占比较低。由于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尚未成熟,导致参赛功利化现象严重,缺乏明确的自我培养目的,仅仅是为赛而赛。其次,受制于物质保障、服务保障的缺乏,能够进入孵化环节的项目数量较少,很难真正完成到现实应用的延伸。四是实体实体发展与孵化环节制约因素相同,同时还面临着经济模式运用、商业条件发掘等更深入问题,难度较高。导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实体开展少、存活周期短、成功率低,开展效果不尽人意。

(三)多位主体协同发展薄弱,教育合力欠缺

一是政府政策引领的落实将会是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最大着力点,当前政府对于创新创业相关扶植政策、制度规范、宣传模式等相关工作尚未完善,现行制度及法规条例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创业的动态发展需要,难以为其他主体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学校首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于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发展培育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受制于高校的僵化组织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推行难以做到责任落实、齐抓共管、全面贯彻。其次,责权不清严重影响着高校上传下达、对外沟通的实施及作用发挥,导致教育力量单薄、合力不足。三是企业一方面,企业拥有着丰富的执行经验及技能成果,能够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对高校有所助。另一方面,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庞大,对高校有所求。然而受众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技术经验难以进校园、人才培养需求难以达学校,企业与学校连结较弱。四是家庭家庭作为青年人教育的第一阵地,对于青年人的物质行为、思维方式都具有着深远影响,由于环境、距离等原因大部分家庭对于高校学子的思想、学习状况沟通减少、了解减弱。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高校学子思想与家庭连结的弱化导致家庭难以传达一定物质保障、有效精神动力鼓励创新创业。五是教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引领人,既是接收器也是发射塔。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认同,仅仅着眼于浅层课堂教学而忽视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强化。同时,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各教育主体缺乏沟通,难以做到相互补给、相辅相成,形成培育合力。六是个人由于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缺失,部分学子对于创新创业内生动力缺乏,存在被动化、功利化、消极化等问题,自我培养目的缺乏更导致难以利用其他渠道主体对自身形成裨益。

(四)教育实效差,课堂育人效果难以凸显

一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教学时间内进行的课内教学活动,由于专业化师资缺失、课程改革尚未完善等问题,第一课堂难以将创新创业价值观进行深化教育,仅仅起到理论灌输的单一作用。二是第二课堂受制于物质、制度保障欠缺,第二课堂场所、活动依然沿用旧式方法,难以起到差异化学习、个性化发展的作用,无法完成基于第一课堂的素质拓展。三是第三课堂部分第三课堂的开展存在实践方向局限,脱离学科专业特点及教育实际等问题,导致学生存在难以发挥个人特长、难以有效锻炼创业技能、难以达到创新创业需求等问题。

四是第四课堂第四课堂存在新媒体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监管、激励机制,云课堂开展频率不成体系等问题,导致学生完成任务式学习,无法进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实现创新创业价值观念的柔性渗透。

三、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发展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组织保障。高校需成立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负责制,接下来是分管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第二负责制,再接下来就是主抓创新创业领导第三负责制。层层有责,层层问责,厘清责权,奖惩分明。形成校、主管部门、院(系)、企业、师生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制度保障。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小组多方协调落实推进大学生《学分认定与互换管理办法》

《学籍管理办法》、《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等,政策上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上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比如: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三是夯实师资保障。加强校内指导教师学习和培训,积极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传授;同时,强化培育不同主体间的教育合力,充分利用多元主体力量。四是经费保障。加大创新创业经费的投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物质保障。五是服务保障。多媒介发布创新创业教育信息 ,搭建多元教育平台,为创业学生提供全程服务,培训指导、项目服务、资金支持、政策落实。实现制度完善、以人为本。

(二)推动双创实践,四维共进齐发

一是以四级项目训练为抓手,培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院(系)、校赛、省赛、国赛四级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体系。依托创新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导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 设计、实施、研究报告撰写等,对学生学习成效、创新能力进行实践检验。二是依托四级大赛为平台,加大赛事参与,提升实战能力。依托广西区互联网+比赛、挑战杯比赛。创新创业研究项目、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华创业大赛等,层层递进,级级培养。三是以承包经营为手段,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孵化。从项目选拔、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中期检查、项目验收,以商业实战为标准、以专业领域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外专家导师为保障、以学生为主体,精准实施 尽量少投入,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方式 。四是以创办实体为目标,服务社会。以成功创办实体为目标,多方联动,服务城市、服务社会、服务属地发展。

(三)增强教育合力,六位协同联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和学生,需要促使政府、学校、社企业、家庭、个人之间形成合力,协同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一是政府政策支持促发展。政府应加快出台创新创业政策性文件,明确细则、落实责任分工,强化监督反馈,为其他主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学校完善组织保障。高校需成立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负责制,层层有责,层层问责,形成校、主管部门、院(系)、企业、师生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活化制度、组织管理。三是企业技术经验支持,协同发展,强化与高校沟通。四是家庭精神和物资做后盾,稳发展。情感上要多关怀、多鼓励,作为坚实后盾提供一定物质保障、有效精神动力鼓励学子创新创业。五是教师科教结合促发展。教师应加快创新创业研究。做到精准定位、精心设计、精细实施,长效机制才能最终建立起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起来、下去。六是学生个人需要敢闯敢拼某发展。勇于探索、敢于思考、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安于现状,学会抱团合作,相互交流,分享和探索

(四)着力四大课堂,推深做实双创教育

各高校应以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为根本指向,着力建设四大课堂,推深做实创新创业教育。一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首先,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必须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体系,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及学科特点,以开设通识课程、设置必修学分等手段保证在校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时长。其次,要加快推进教材编订以及课程实施纲要、普及性教育教材的组织制定,并进一步阐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开发与考核。最后还要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二是强化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并通过两微一端一号一抖新传媒建设、短视频大赛、vlog比赛等新纪录手段助力热爱创新创业,倡导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光荣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最基本的理论认同,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扭转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被动化、功利化、消极化问题,自觉投身创新创业实际,实现敢创、会创、能创、爱创

三是紧抓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一方面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创新创业融入渠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习实训紧密结合,培养既具有创新素质又具有创业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的多元实践,以多样化、门槛低的广谱式实践活动引导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统一,通过获得感、成就感的培育激发创新创业实践热情,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四是探索网络教学新模式。一方面,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造生动真实、如临其境的情景化教学模式,以多元感官体验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实战、实景知识技能教学。另一方面,对直播课、云课堂、云实践等新型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将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引入课堂,以跨地域的教育传播足不出户实现教学边界的有效拓展。其次,利用好短视频制作、微课录制、沉浸式体验游戏制作等新手段、新形势将枯燥课堂盘,打造教育理念注入新模式,以兴趣激发实现青年学子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引导。

四、参考文献

[1]吴婷.基于

项目主导,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67-68

[2]庄琣.当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探析———基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现状调查[P].2016.

[3]林湘羽.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P].广西师范学院,2016.

基金项目: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学院院级一般项目,题目: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Y2021YB11

 作者简介:任鹏(1993.10),安徽宿州人,硕士,讲师,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赵青(1991.07—)男,安徽铜陵人,硕士,讲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袁晓红(1991.07),四川广元人,硕士,讲师,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韦希卉(2002.08— )女,广西柳州人,本科在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