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石家庄市人才引进战略问题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4
/ 3

省会石家庄市人才引进战略问题初探

鲍志伦[1]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从2017年开始,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颁布了不同的人才政策,全国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主题,开展了关于制定和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的相关会议,并颁发了相应的制度。本研究对石家庄市人才引进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对石家庄市进行人才引进战略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当下石家庄市人才引进战略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石家庄人才引进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石家庄市  人才引进战略  对策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国家的强大与发展,离不开人才,民族振兴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石家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扎实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始终将人才引领发展作为了人才战略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现代化及国际化省会城市的建立及发展。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近几年来,石家庄市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发展,意识到人才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各项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就业及创业环境,尊重人才社会地位,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只有环境创造得更加美好,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处于发展阶段中的石家庄市,以开放、包容、共享的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就业。

二、石家庄市人才引进战略的问题与不足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虹吸效用

石家庄市与京津两地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相近,因此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在该效应的影响下,石家庄市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持续向京津两地流动。京津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诸多的大中型企业,并且在工资待遇以及服务设施方面也更加完善,一般情况下,面临着更加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不仅如此,在交通以及教育和医疗等多个方面都比较发达,所以更加能够吸引高层次及高素质水平的人才就业。相比之下,石家庄市在人才、就业、环境以及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配套等多方面都较弱,难以吸引高素质外来人才,本地的高素质人才流失率也较高。 

(二)政策制定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各个地区人才资源的抢夺政策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同质化情况。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开始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之后,多地政府持续加强人才政策制定的力度。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在人才争夺政策方面和重庆以及西安等多个城市都有着相同的内容,这也充分的说明了石家庄市政府在人才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充分的结合当地发展的现状,没有按照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地域特点制定人才吸引策略,对当地人才引进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经过与多地人才引进政策相比较之后发现,石家庄市的人才引进策略,更多的关注了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资金扶持力度更大。政策的同质化将会进一步制约石家庄市的人才引进,进一步引发人才恶性竞争的事件,导致后期资源投入量大却收效甚微的局面出现。

(三)人才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欠缺

首先,不具有充足的可持续性,主要指的是人才争夺政策制定并没有构建起一套科学的体系,针对于人才的长远计划不够完善,带有较为严重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对于人才的后续管理,完善制度仍然存在诸多漏洞。石家庄市人才政策在制定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的结合国家的人才发展政策,不仅如此,也缺乏地方产业的特色,在政策实施过程当中,人才选择盲目性较大,仅仅只是选择水平更高的人才,没有充分的结合地方的发展特征以及需求进行选择,因此,最终选用的人才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其次,稳定性仍然不够,缺乏高等院校在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撑,高级院校拥有大量高层次及高素质的科技工作者,不仅如此,也是青年人才聚集的场所。高等院校拥有大量高精尖的科技型人才,拥有多种类型的科技项目和丰硕科研成果,因此,高等院校也是科技型人力资源的重要场所。当前,石家庄市面临科技工作者团队人数严重不足的局面,整体科技发展队伍缺乏有能力和有才干的引导者。石家庄市的制造业基础较为深厚,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以及转型的关键阶段,如果产业的升级和转换没有强有力的领军者,那么,将会对石家庄市的整体经济结构转型造成巨大的影响,制约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过多

对近些年来石家庄市所制定和颁布的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来看,最为关键的制定和执行机构主体较多,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和多个机构,相关部门在立足于自身的职责范围之内,对人才协调相关的事宜进行服务和落实。人才制定实施的行政以及决策机构较多,并且,决策和执行机构相互区分开来。部分决策会根据部门的利益制定最为恰当的人才政策,不会与其他部门造成政策冲突的问题,也不会形成相应的合作关系。在制度的约束之下,此类系统以及政策措施都没有整体规划,尽管不同类型的人才政策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政策措施不统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情况,内容不统一,并且政策重复,执行力较低,整体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性。在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协调和解决,成本支出较为高昂,联系机制平台构建不合理政策落地贯彻周期过长,政策运行周期不合理。政策的执行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执行的主体较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

(五)政策制定中的引才渠道较单一

根据当下的分析结果来看,高层次科技人才在渠道引进方面主要体现了两大问题,首先,石家庄市主要是以国内人才引进为主,虽然海外人才的引进数量在逐年递增,然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整体占比仍然较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石家庄市人才引进渠道较为单一,不能够有效地吸引海外优秀的高层次科技型人才。其次,人才的引进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引进渠道也是由政府牵头打通,主要包含校园招聘、政府招才、高洽会等形式。虽然政府运用了多个方式引进民间机构,然而,比例仍然过低,没有真正的达到社会开发的目的,也没有构建起社会力量引才的相应平台和机制。人才中介是高层次人才最直接的服务供给者,也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媒介。所以石家庄市人才市场并不具备对高层次人才市场配置和开发的能力。人才中介机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比例较低,这进一步表明了当前石家庄市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市场引进机制,也不具备该方面的资源。仅仅是依靠政府进行人才引进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才开发资源过少、涉足能力低、从业人数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入的精准性。

(六)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劣势,环境较差

石家庄有着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整体的生态环境表现较差。石家庄市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当中,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递增,另外,因为地理因素的影响,空气流动性较差,所以,该市的空气污染度十分严重。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数据表明:在2020 年 1~5 月的168 个重点城市中,石家庄、安阳、临汾市等城市空气质量过低,位于重点城市的倒数。石家庄由于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所以城市的声誉也遭受了极大的影响,当前社会人才在选择落户城市时,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先考虑,部分企业员工虽然对就业发展前景较为满意,但是考虑到家人及自身的身体健康,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放弃,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人才留存率,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石家庄市人才引进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人才结构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定位不适应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人才储备量,然而,仍然缺乏世界级顶尖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这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目标是不匹配的。天津市产业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普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高技能型人才,不利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相比之下,河北省的人才资源显得更为薄弱,尤其是配套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和技术技能方面,人才的短缺更为严重,不能够满足全国产业升级试验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协同发展的背景之下,京津地区和河北人才发展的落差逐渐增大,能够进一步推进区域内的人才差异化配置,人才优势互补问题仍然难以得到解决。

(二)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内培力不足

    尽管石家庄市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然而,整体上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全省仅仅拥有一所“211 院校”--河北工业大学也落户在天津市,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没有211和985院校。然而,北京拥有26所211院校、8所985院校;天津市拥有3所211院校、2所985院校。在此种情况之下,石家庄市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显得十分薄弱。不仅如此,石家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4 + 4”产业布局也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三)招才政策吸引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从2019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都上演了“抢人大战”。大部分城市为了更加有效的吸收多类型的人才,出台了诸多重大利好的政策。例如,南京市在2018年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文件中指出,设置B级以及C级高层次人才,通过由产权房以及人才公寓和购房补贴、租赁补贴等多种形式留住人才。和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相比较,石家庄市在人才吸引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之下,往往处于下风。

六、石家庄市加强人才引进的对策 

(一)打破壁垒加强合作,破解京津虹吸效应

持续加强深化改革的力度,消除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的体制以及行业壁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快促进产业一体化,对产业链进行合理的分工,促使京津冀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深度的融合。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应当承接起京津地区人力以及财力等资源,提升区域的科研创新水平,使产业制造与科研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石家庄地区应当与京津地区的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和交流,持续引进京津地区的优质科技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吸引更多优秀成果和创新项目落户。  

(二)大力实施石家庄人才柔性引进工程

石家庄地区应当大力鼓励京津地区高层次及高技能型人才到本区域挂职、兼职,对本区域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专家指导,助力本区域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有效地发挥出感情基础、友情效应、历史关联的作用,通过柔性的人才吸引政策,提升人才留存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发布的 “人才九条”人才理念,以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作为人才吸引的基础。搭建专业的机构,加强对驻省会高校的合作力度,以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作为发展的契机,将石家庄市重点发展产业和高校的专业进行有效的连接,为石家庄市产业的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拓展市校合作领域,丰富市校合作具体内容。

(三)突出企业人才引进的主体作用

企业在应用人才的同时,也享受着人才带来的益处,然而,在当前大部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当中,政府部门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此种现象会致使企业对政府产生十分严重的依赖心理,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环境建设主动性的发展。政府仅仅只是企业人才吸引的辅助方,不能够长久地占据人才吸引的主导地位,政府通过实际情况调研出台的人才政策以及圈定的人才范围和选中的人才类型,极有可能和企业的实际发展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所以,在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和推进的过程当中,政府尽管有着总览大局的作用,然而,企业更应该凸显主体地位,扩大用人的自主权。

(四)精准定位城市需求,培育人才产业环境

对于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及需求情况,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在数据需求的考量之下,精准的协调人才类型和数量,促使人才和地区之间有着更高的匹配度。根据地区产业的基础,对区域产业进行精准的定位,明确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营造良好的人才产业发展环境,将人才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进行深度的融合,发挥人才集聚的最大效应。除此之外,要以更加前沿的视野和角度做好人才顶层规划设计。消除地区之间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对人才发展的制度进行全局规划,不仅如此,还要和地方发展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的运用城市所具备的资源优势,构成产业互补,根据区域发展的产业基础,重点推进特色项目的发展。

(五)结合城市自身禀赋定位与规划建设

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之下,石家庄市应当对当前的发展概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走向和定位进行重新定义,对产业结构的布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重塑,重点建设和京津地区错位的产业链以及产业圈,在产业定位方面,达到互补的目的,对人口分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石家庄市城市规划必须要将未来城市发展人口总量作为考量的基础,人才竞争持续加剧之下,将会引起一波人才流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对该常态问题充分的掌握,在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和建设之前,准备好充足的应对政策。石家庄市必须开展新一轮的城市定位,对自身存在的优势进行全面的总结,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需求,寻求匹配度较高的人才定位,只有在明确自身定位并且扎实优势产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人才的比较优势。

(六)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

近年来,石家庄市不断加大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并且,工业化发展容量较大,所以,环境污染情况仍然较为严峻,在每年的考评当中,石家庄环境污染指数仍然位居前列,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对企业的投资造成极大的影响,不利于人才留存率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当将环境治理作为整体工作的重点。未来,石家庄市政府必须要不断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构建起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实施环保网格化管理,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举报奖励等方式,提升治理有效率,增强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科学治理。

(七)大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多途径人才引进渠道

首先,建立科学的人才市场体系。为了能够进一步打破人才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行政性壁垒和体制性阻碍问题,应当构建起科学化及规模化的人才市场体系,使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以及劳动力市场之间能够形成供需关系,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型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其次,搭建人才信息网络系统。推动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加大软件设备资金方面的投入,从而构建起全省人才市场交流的网络平台。最后,创新改革人才市场管理机制。按照政事分离、政府与中介组织分离、管理分离的原则,构建起由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以及行业协会自律自控、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整体性格局。

刘冬、苏建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人才外引内培机制研究》,《中国市场》2021-7-8。

张爱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市聚集人才机制研究》,《科技风》2018-7-11。

黄婷燕、李远辉:《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及启示》,《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6-1。

王伟青、姜玉婕、郝书俊:《石家庄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1-1。

吕波:《城市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山东大学2021-6-30。

冯博雅:《城市人才争夺政策研究——以Z市为例》,郑州大学2020-5-1。

初冰茹:《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人才竞争”现象研究》,天津理工大学2019-6-1。

 


[1] 鲍志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