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单,实现真学习——以牛津译林6A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 为例案例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巧用学习单,实现真学习——以牛津译林6A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 为例案例背景

张雨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减轻学业负担,引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思考。学习单,是依据学情分析,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它具有导向性、支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有着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等作用,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变“课堂”为“学堂”。学习单能够将任务前置,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有机结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和工具,对于提高课堂品质、提升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授牛津译林英语6A时,笔者发现高年级课文篇幅长、生词多、逻辑强,想在一课时内完成教授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考验,而学习单恰好能弥补教授和学习过程中的空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笔者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对于学习单在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心得,希望借助6A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学习单设计案例,通过梳理与总结,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案例呈现

图1  本单元的话题是“城市环境”,这是人们当下讨论的热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在课文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这两个问题不仅引导了课文的展开,同时值得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并改善自己的行为,打造洁净城市。基于这种考虑,我将以上问题和我们的家乡-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图文结合(见图1),作为学习单的第一板块,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思考和资料收集,鼓励他们询问家人,查阅资料,生成初步理解。同时,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问题:Can we make our city better?将前期思考的的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延伸至“打造美丽城市”这一话题,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图1)

进入课文后,教学依旧围绕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两个问题展开。为了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系统生成语言支架,笔者将课文中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张思维导图(见图2)。

图3 

(图2)

图2思维导图中的重点信息相互联结,互有关联,同时具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但都由“城市污染”这一总话题引发,引导学生围绕该话题进行思考和表达。笔者将不同层次的信息(城市污染的具体方面、污染原因、解决方法)进行了不同颜色的标注,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进行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预习和初读课文时,根据自身理解程度运用思维导图,笔者将需要填充的信息进行标号,附在思维导图旁供学生选填(见图3标注处)。除了在课前下发学习单,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观察学习单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不断在初读文章、细读文章、小组合作找出城市污染的原因等环节中提醒学生积极使用思维导图,及时填充,尽量完成思维导图。在遇到困难时,也可借助思维导图的结构进行推断和合作学习。通过思维导图,全文内容得以归纳和呈现,实现了“一根主线串联全文”的整体教学。

(图3)

在导学单背面,笔者主要聚焦:拓展绘本的梳理(课文教授后复现绘本作为拓展)、延伸活动的设置(垃圾分类)和课后任务(Homework)。绘本主人公Daniela同样渴望改善城市环境,为此她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污染等多方面采取行动。考虑到绘本的体裁特点和选取绘本的意义,笔者继续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绘本。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思维导图这一形式有所了解,所以笔者使用另一结构—发散形思维导图统领绘本内容,除继续用颜色标注不同内容外,笔者将学生需要填写的内容归纳为“Green actions(环保措施)”和“Green opinions(环保观念)”,方便学生定位信息。

导学单的内容和意义不限于课上。在课后巩固中,笔者提供资源链接,供学生们再次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同时,借助导学单和网络资源,设立了专属该班级的网络云盘,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合作探究,大胆展示,将课后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

 

 

 

案例反思

在本节课的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中,学习单不仅辅助教师明确环节、布置任务,并且引领学生在紧跟学习节奏的同时,提取关键信息,主动探究,自主建构语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回顾利用学习单辅助教学的过程,笔者有以下心得:

  1. 巧用学习单,预习有方向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将“预习”理解为“翻译课文”,于是机械地将课文翻译为中文,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形成英语思维,更难以形成单元整体学习的大观念。笔者发现,在学习单中可以呈现或部分呈现本课时甚至本单元的主旨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就有机会、有时间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除了提出主旨问题外,学习单的预习部分还可以用于解决难词、生词,教师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与新知识进行联结,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

  1. 妙用学习单,课堂活动有思路

学习单的使用是为了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理清学习内容的脉络。因此,“善导”是设计导学单的主旨。在高年级篇幅长、难度大的文本中,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便捷、巧妙并且能串联知识点的辅助。依据学生水平,教师可以选择是否帮助建构思维导图,是否提供填充词的指导,是否给出部分中文词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习单上预设在课堂使用的部分与课堂的板书或PPT结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利用学习单辅助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进行巩固。学习单的使用也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单,并且依据自身水平选择完成的部分、程度和时间(课上完成或课后继续完成)。学业待进步的同学不再依赖于课堂PPT和教师的口头表述,学习单上清晰明了的任务说明给予他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1. 用“实”学习单,巩固有成效

学习单的另一用处体现在英语学习的输出环节。教师要在“求真”二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利用所学语言完成实际生活中或模拟生活中的语言实践任务。课堂的时间、容量有限,而课后的空间却是无限的,不止有老师布置的实践性、操作性、练习性任务,还有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激趣”是设计学习单上巩固环节的关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而是渴望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有趣、有活力、有意义的环境中运用知识,获得成长。考虑到这一现状,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身心特点,同时适时把握时代热点和教育切入点,大胆设计,谨慎实施,让生活中的小小火苗都为教学、课堂所用。除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的沟通互动外,还要致力于搭建学生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对于新知识、新观点,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空间,把课堂交还于他们,鼓励学生多渠道汲取知识,发挥所长,努力探索,勇敢表达,在各式各样的活动和项目中,巩固知识,建构语言,激活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思、练、辨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知识内化的科学体系。不论“学习单”的形式如何变幻,不变的是教师科学设计各阶段学习任务的初心和追求“真学习、真发展”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