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循证护理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肺癌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张云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肺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基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伊立替康与奈达铂的结合治疗,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比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讨论:肺癌患者在采取伊立替康与奈达铂进行治疗时采用循证护理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保障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癌;伊立替康;奈达铂;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肺癌属于临床中有着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疾病,同时也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属于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1]。近些年伴随着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肺癌的疾病发病率仍然处于持续提升阶段,虽然导致肺癌的具体因素不明确,但是对于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的患者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肺癌还带有年龄相关性[2]。目前关于肺癌患者主要是采用化疗治疗方式为主,属于控制病症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化疗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再加上患者对于疾病认知方面的偏差,导致肺癌患者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问题[3]。对此,为了保障肺癌患者的化疗质量,本文以论著对比研究探讨肺癌患者在临床中接受不同护理及其效果差异。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肺癌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15例。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0/5例,年龄平均数(52.34±6.34)岁;常规组男、女分别为9/6例,年龄平均数(53.54±5.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入选标准:确诊为肺癌,基于病理学检查技术确诊;年龄在18岁以上;多发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为8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脏器功能损伤;存在原发性血液系统病症;存在药物过敏。

1.2方法

本次所有患者均根据医师推荐与自主选择采用伊立替康与奈达铂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伊立替康基于静脉滴注方式治疗,用量100mg/m2,每天1次,连续8天滴注治疗。奈达铂以静脉滴注方式治疗,用量80mg/m2,每天1次,连续3周。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根据医嘱提供化疗相关护理。

实验组基于采取循证护理,操作流程先构建护理团队。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基于循证理念做好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改进并解决相关护理问题。其次,循证方法。针对提出的问题并选择具体的关键词,首次关键词为“肺癌”、“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为主,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站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准确评估获得文献的实用性、真实性,并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并在审核后执行于临床。最后是循证护理的实践落实,具体实践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肺癌的疾病发生原因、临床治疗思路以及患者化疗发生的原因,应用生活护理间隙掌握患者的担忧,并耐心解答,基于专业角度纠正患者的错误理念,讲解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进展并缓解化疗程度;2、心理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安抚,应用安慰、劝解、疏导等多种方式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指导患者基于系列心理调控方式,例如注意力转移、美好事件会议以及催眠暗示等多种方式,积极为患者寻求社会性支持,例如安排心理状况较好的病友对患者提供安抚和鼓励;3、饮食护理。鼓励患者每天保持充足饮水,饮水量需要控制在3000ml以上,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也可以预防便秘。针对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少的问题,一方面调控饮食,基于高纤维素、高蛋白质、容易消化的意识为主,另一方面在饮食后可以进行腹部按摩。饮食方面应当禁忌高钙食物,如牛奶、海产品、豆类以及乳酪等饮食。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

小细胞肺癌症状得到控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显效,小细胞肺癌症状控制效果较好,存在轻微不良反应不影响化疗持续进行为有效,其他均评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25.0软件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期间根据数据录入时的类型划分明确的处理方案。基于统计学和随机理论实现对数据的分组对比,数据基于计量、百分比方式进行统计。组间对比时P<0.05代表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15

9

5

1

93.33%

常规组

15

2

7

6

60.00%

P

-

-

-

-

<0.05

2.2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中性粒细胞减少

消化道反应

其他

发生率

实验组

15

1

0

0

0

6.67%

常规组

15

3

2

1

1

46.67%

P

-

-

-

-

-

<0.05

3.讨论

循证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带有较高的专业性、诊断性以及个性化特征,护理重点在于循证,可以通过资料查阅实现对疾病常见风险的总结。并结合以往经验和查阅资料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从而保障护理服务的整体性以及针对性,可以规避护理盲目与随意性问题[4]-[5]。对于肺癌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按照患者当前的个体状况明确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与护理期间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应用数据库当中的参考文献提供支持,制定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从而让患者配合医护工作,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对于肺癌具备突出的临床干预优势,整体干预有效率较高并且对于患者的症状控制效率、质量较高,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可以作为常规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在采取伊立替康与奈达铂进行治疗时采用循证护理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保障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卫红.肺癌化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早期康复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24):112-115.

[2]陈银,易娟,朱霞.循证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1):90-91.

[3]钱源,陈莺,钱媛媛,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02-104.

[4]陈琼,童莉,周莉莉.循证护理对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与生存状态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706-707.

[5]刘英,王丽,何丽娟,等.循证护理基础上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