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黑暗环境下对救援人员心理行为影响及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地震救援黑暗环境下对救援人员心理行为影响及心理干预

张晶,张健强,冯博,魏永磊,曹博

甘肃省地震局   甘肃榆中  730000

摘要:地震灾害往往引起其他灾害,在进行地震救援中,尤其是黑暗环境下对救援人员的心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因为在黑暗环境下救援造成对救援人员的影响,提高救援能力及效率,降低人员伤亡率。

关键词:地震救援    黑暗环境  心理行为影响  心理干预

在地震救援黑暗环境下,不管是被救者还是救援者都是情况复杂、危险重重,尤其是救援人员要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受伤者。复杂危险的环境给救援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行为影响。加强对救援人员各种心理问题的研究及相关心理干预策略,进而提高救援人员的适应能力和救援能力。不管对救援者个人还是整个救援队伍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地震救援黑暗环境下对救援人员产生心理行为影响的原因

(一)黑暗环境下地震灾害现场客观方面的原因:地震后造成建筑物坍塌各种不规则预制块、钢筋、玻璃碎片等造成救援人员行走困难,威胁救援人员安全。化工厂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此外滑坡泥石流、余震有可能造成狭小空间、缺氧、富氧、低温、高温等情况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危险情况。

(二)救援人员自身方面:

  1. 救援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救援人员自身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灾区支离破碎的环境、巨大的伤亡情境下有相对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救援人员自身心理素质差,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现场环境。不要说救援,救援人员有可能因无法承受巨大的现场冲击力,造成自身伤亡的情况或是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2. 救援人员个人能力: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危险性对救援人员的个人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由于灾害的突发性,救援人员可能是当地的灾民、医疗人员、公安、消防,也有可能是其他志愿的救援队。对于当地的灾民在救援时很大程度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救援的效率和质量不会太高。也有可能因为安全意识不强,造成自身伤亡,得不偿失。《礼记 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灾难也许我们无法阻止,但是可以提高我们应对突发灾害的应对能力。对于民众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掌握相关救援知识。我们不希望灾害来临,但如果有灾害来临,我们有能力保护自身或救助身边的人,而不是盲目无助。对于专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势在必行。在救援时专业人员不会因为本领恐慌的问题、再加上救援外部环境的影响,无法进行救援。精湛的的专业技能,让救援人员在现场救援时有充分的底气和自信,提前预判操作危险规避隐患问题的发生。

二、地震救援黑暗环境对救援人员产生心理行为影响的表现

  1. 生理方面: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食欲下降、头痛、失眠、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等。
  2. 情绪方面:常出现恐惧、焦虑、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孤独、紧张、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无法放松等。
  3. 认知方面:常出现记忆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低下等。
  4. 行为方面: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害环境,亲人的离世、救援的压力,救灾工作的超负荷,能量供给严重不足等,不但对受灾者,同样对救援者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压力,导致救援人员可能出现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现象。

三、对黑暗环境下地震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1. 加强认知教育:认知的三个维度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未来。人知教育是对输救援者开展教育 ,首先对救援者进
  2. 行介绍及有效沟通 ,最快速的了解救援者的疾病情况 ,及时满足救援者的需求 ,并及时了解干扰救援者的心理因素 ,进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并使 认知教育更个体化和具体化 。开展有效的认知教育 ,可逐步增强救援者对救援的认知能力,提高救援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认知教育干预后,救援者患焦虑症人数明显减少 。
  3. 增强救援人员个人能力培养:如何加强专业救援人员的个人能力?一方面加强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增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实训能力,以训代战,高标准严要求执行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位,多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训练。磨练个人意志,增加实训难度,以求全方位掌握技能。最后,加强救援人员心理适应能力建设及心理素质培养。进行基础心理知识的学习,组织实施心理适应性训练,加强个人体能训练等,从而提高救援人员综合能力,能够拉得出,顶的上,完成各种救援任务。
  4. 行为干预:如何对救援人员进行行为干预?一方面与救援者交流或者跟交流,具体了解救援者的经历及遇到的人生大事件,谈心时多沟通令他愉悦或者骄傲的事情,以及家人中令人自豪的人或事。避免谈及令他伤心难过的事情。在沟通交流中,发现不良情绪及时给与疏导。另一方面建立或形成不良情绪疏导机制,将其注意力或精力转移到积极健康的工作中,比如养成读书、写作、跑步、打球等爱好或习惯,让其沉浸其中,享受其中的快乐,淡忘曾经的不愉快,活在当下。最后建立咨询团体,给救援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掌握基础心理知识,学会相关心理问题的辨别,运用心理知识帮助自己进行疏导不良情绪。如果救援人员遇到相关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克服困难主动寻求咨询团体帮助。
  5. 情绪干预:很多时候救援人员在遭受到严重灾难或精神压力刺激后,可能会产生害怕、沮丧、忧郁、焦虑、绝望、无助、愤怒、自责、过度敏感等情绪方面表现。面对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与干预,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并且这些不良情绪在一定因素影响下可能相互转换。对情绪进行干预时,要慎重选择方式方法,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反而达不到预期的干预效果。一方面通过家庭干预,对救援人员家属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或知识沙龙,学习相关心理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用到救援人员,从而在一定层面上起到情绪干预的目的。另一方面:营造共同学习心理知识的氛围,如心理知识读书会,从正面让救援人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让救援人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学会疏导不良情绪。最后心理情绪反应有轻有重,轻的可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但问题严重时光靠这些方法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要通过专业人士给与支持或帮助。
  6. 社会干预:心理社会干预又称为心理社会处置,是各种心理性和社会性康复措施与手段的总称。社会干预通过家庭、执业范围内等几种方式进行干预。
  7. 药物干预:在其他方法应用后效果不佳、或是为提高效果联用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时用药物干预。时下较为提倡多维角度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
  8. 结论:针对地震救援黑暗环境对救援人员的心理行为影响及心理干预时,要在详细了解救援人员情况后选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在灾害中,救援人员不良心理问题是复杂的、有难度的。解决某一特定环境下救援人员心理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从地震救援黑暗环境对救援人员产生心理行为影响的原因、地震救援黑暗环境下救援人员心理行为影响的表现、对地震救援黑暗环境下

参考文献:

谷纳新 申湘葵 认知教育在门诊输液患 者焦虑中的应用当代 医学 2015年 l1月第 21卷第 31期总 第 40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