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为驱动,触发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真实性学习—以《Excel数据运算及后期分析》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以项目为驱动,触发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真实性学习—以《Excel数据运算及后期分析》为例

刘珊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在新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倡导真实性学习。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景,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基础软件还要不要学,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促进真实性学习呢?我的观点是基础软件需要学习,但不能只关注操作,小软件也可以做出大学问,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反思,以Excel《数据运算及后期分析》为例,以项目为驱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

本课内容是学会利用Excel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于理清对整个项目的整体布局认识及培养利用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的能力。根据八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项目:班级学生阅读现状情况调查

前期规划真实性学习的起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第一节课,我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主题,首先对实施步骤进行具体的规划。这一步决定着后面是否顺利高效进行。经过各小组再三讨论交流,学生最终整理出如下思维导图:

如果思维是一粒种子,那么老师的引导启发就是那肥沃的土壤。学生进行规划的过程就是触动思维变化的过程,真实的学习已悄然发生。此时,思维的种子已播下,期待开出绚丽的思维之花。

二、数据巧收集,问题妙解决

学生在制定好调查步骤和内容后,课下利用一周的时间,选择问卷星和纸质问卷分小组对全班同学进行相关调查,并收集了“学生喜爱阅读程度调查统计表”、“个人一年阅读时长及总量调查表”和“个人阅读倾向调查统计表”三个基本表的数据。

其中“个人阅读倾向调查统计表”归纳出了科学、文学、小说、漫画、历史五个类别,学生需要进行调查,并分别记录每一个同学喜欢的类别。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怎样对每一个同学喜欢的阅读类别进行记录?

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及时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学生们尝试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文字;有的用数字;还有的用符号……最终经过小组讨论,再三测试,他们选择用数字“1”记录某个同学喜欢的阅读类别,用数字“0”代表不喜欢的类别。

师:为什么选择数字“1”和“0”,而不是别的数字,更不是符号或者文字呢?

生:符号和文字单纯作标记可以,但是不方便后期计算。只有数字“1”和“0”既可以作为标记,又便于实现后期计算。

由此完成第三个表格的基础数据输入。

思维的变化是个奇妙的过程,它就在一问一答之间,就在那机灵的小脑瓜里,思维的种子享受着阳光雨露的关照,正蓄势待发。

、数据处理,思维快成长

基础数据准备就绪后,要想得出结论,就得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第二节课就是我们这个项目里一个重要的知识学习阶段:用excel公式法来处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利用Excel公式法的优势就在于利用了“填充柄”的自动填充功能,我们把它叫做:只求一而得全部。在学习过程中,有同学在实践中提出疑问:“填充柄”只能在开头第一个单元格向下拖动吗?它的拖动方向取决于什么?

他的问题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只见他们有的皱眉在电脑上敲打着什么,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量着什么。几分钟后开始陆续有同学一展愁容,举手回答。他们发现了什么?是的,答案就在他们的思考过程中,思维和智慧的不断碰撞中,答案自会迸发出来。

生:“填充柄”不用非得在开头第一个数据往下拖动,根据所给条件的方向,可以取中间一个分别向两边拖动,也可以从最后一个反方向拖动,只要符合“填充柄”的使用条件,从哪拖动都是可以的。

生:之所以选择第一个拖动,就是因为方便。

生:必须所有选项符合统一的条件才可以使用“填充柄”。

实践出真知,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不仅解决了问题,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原理,更收获了思维的成长。

数据细分析,思维提升

在上例中,计算完所有数据,整个任务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我认为在Excel学习中,计算只是过程性目标,用数据说话可以更直观的显现出问题的本质,以更严谨的态度明确结果,所以能够利用求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为我们更好的生活提供帮助才是最终目标。

在“学生喜爱阅读程度调查统计表”中,我们得到了学生参与调查的百分率,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百分率问题。比如同学们关心的双一流大学的学科优秀率、一座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等等,对生活中真实的“百分率”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个人阅读倾向调查统计表”中,根据求出的每个同学喜欢的阅读类别总数和各类别所拥有的学生总数,可以分析出本班喜欢哪一类别的同学最多?对哪一类不太感兴趣?谁阅读范围最广等等,从而对本班阅读倾向有明确的了解,为以后班级共读书目的选择提供了方向,也为个人阅读广度的提升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在完成《本班级学生阅读现状情况调查》这一项目探究后,对于步骤类似的调查,比如全班近视情况调查、全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年级学科优势调查等等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这种举一反三似的分析,恰恰是给思维做体操,让真实性学习发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宽度。

引用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关于数学教学的一个观点:“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我认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信息科技学科,尤其是针对基础软件的教学,教师要做的正是认真备课研课,努力为学生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让我们的课堂真实性学习不断发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