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磁钢的力学性能分析及晶粒锻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无磁钢的力学性能分析及晶粒锻造研究

李天雨

(河南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河南省济源市 454650)

摘要无磁钢主要用于我公司石油钻具用钻铤、稳定器、扶正器等锻件生产。无磁钢在实际生产中,常规锻造工艺锻件很难达到技术要求,主要是屈服强度达不到,必须采用全新的锻造工艺及细化晶粒工艺。

1.技术背景

    无磁钢是使用低碳高铬锰合金制成的,经过严格的化学成分配比后并通过锻造而达到其优越的机械性能,并具有良好的低磁导率。在钻井过程中,钻具往往具有磁性磁场,影响磁性测量仪器,不能得到正确的井眼轨迹信息数据,利用无磁钢钻铤可实施无磁环境,且完全具有钻铤的特性

2. 技术难度

无磁钢是主要用来锻造石油钻具钻铤的无磁奥氏体钢,要提高无磁钢的生产技术指标,主要是屈服强度必须采用强化和特殊处理提高无磁钢屈服强度,以保证无磁钢顺利生产。

3. 采取的措施

无磁钢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如表1、表2所示,金相组织为奥氏体。由此可见,必须采用全新的工艺提高无磁钢屈服强度。课题组提出两种方法:温锻变形强化处理与细化晶粒强化处理。

无磁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含量≤0.03Si含量≤0.8Cr含量16.5~18.5Mn含量18.5~22.0Ni含量1.0~3.0Mo含量0.4~0.80N含量0.50~0.80

检测力学数据如下:直径规格220毫米圆柱体标准要求Rp0.2/MPa≥965、Rm/MPa为≥1034、A/%≥20、冲击功/J≥100、硬度/HB300-400

4. 温锻变形强化处理工艺

温锻变形强化是在高于室温、低于再结晶温度下进行锻制加工,使工件形变而提高其屈服强度。如果锻制时温度偏高,则力学性能较差;如果锻制时温度偏低,就需用较大吨位锻制设备,工件被锻裂的危险性也增大。因此,选择最合适的形变温度就成为主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形变温度这个问题,需考虑以下几个有关因素:①加工强化后的软化和再结晶温度。②在温锻变形温度范围内钢对变形的抗力和塑性。③碳化物析出的过程和速度。我公司采用无磁钢牌号W-3规格φ79.4~φ279.4mm圆钢。

据此制订了W-3无磁钢温锻加热工艺,W-3无磁钢温锻加热工艺:升温至1035~1105℃,保温40min,然后水冷至530~590℃温锻变形强化温度为530~590℃,快速锻造时间≤18min,变形量27%左右,锻后空气冷却。

无磁钢牌号W-3,经温锻生产后,检测力学数据如下:直径规格220毫米圆柱体,Rp0.2/MPa为1021、Rm/MPa为11053、A/%为20.2、冲击功/J为106、硬度/HB为321;标准要求Rp0.2/MPa≥965、Rm/MPa为≥1034、A/%≥20、冲击功/J≥100、硬度/HB≥100。

W-3无磁钢采用温锻锻造,可大幅提高力学性能,尤其是屈服强度。但温锻形变抗力大,需要较大吨位锻造设备。另外,如果材料塑性不好,锻造时容易开裂。温锻对操作者要求专业技能高,且生产危险性大。大型锻件不建议采用此工艺方法。

5. 细化晶粒处理工艺

课题组对炼钢工艺和锻造工艺进行排查,发现化学成分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于是对不同成分的材料采用相同的锻造工艺进行实验,结合锻后材料的金相分析,寻找最佳的材料成分。

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晶粒细化时,晶粒金属内空位数目与位错数目都相应减少,位错与空位、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几率减小,位错易于运动,即塑性好。晶粒细小,裂纹穿过晶界进入相邻晶粒并改变方向的频率增加,消耗的能量增加,韧性增加。

无磁钢牌号W-3,首次生产后,检测力学数据如下:直径规格220毫米圆柱体,Rp0.2/MPa为938、Rm/MPa为1021、A/%为20.5、冲击功/J为108、硬度/HB为316;标准要求Rp0.2/MPa≥965、Rm/MPa为≥1034、A/%≥20、冲击功/J≥100、硬度/HB≥100。

课题对该批材料进行了晶粒度分析;分析后发现晶粒度为2~4级,晶粒粗大有可能为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为了印证这一猜想,课题组查阅相关资料,对无磁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调整,决定通过调整化学成分来改善无磁钢的力学性能。

以下的化学成分生产无磁钢,无磁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含量0.08、Si含量0.8、Cr含量14.5、Mn含量17、Ni含量2.2、Mo含量0.77、N含量0.25。

对锻造后的材料晶粒度进行分析,晶粒度为4-6级,经过前后两组数据对,晶粒有所细化。对此课题组组织这批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所示:直径规格220毫米圆柱体,Rp0.2/MPa为1130、Rm/MPa为1260、A/%为25.5、冲击功/J为169、硬度/HB为385;标准要求Rp0.2/MPa≥965、Rm/MPa为≥1034、A/%≥20、冲击功/J≥100、硬度/HB≥100。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晶粒细化的处理工艺以后,无磁钢的主要力学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不仅抗拉强度Rm符合标准要求,最关键的是屈服强度Rp0.2得到大幅提高,由原来的Rp0.2数据932提高到了1130,并且所有指标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6. 效果及结论

通过对无磁钢强化处理两种方法对比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温锻变形强化温度530~590℃,快速锻造时间≤18min,变形量28%左右,锻后空冷是最佳的温锻工艺。温锻强化处理后各项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尤其是屈服强度。但温锻变形抗力大,需较大吨位锻造设备,锻造时容易开裂。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大,只适合小规格锻件生产。

(2)通过无磁钢的成分调整,细化了无磁钢的晶粒,晶粒细化后,裂纹穿过晶界进入相邻晶粒并改变方向的频率增加,提高无磁钢屈服强度;其他的指标伸长率增加,强度韧性增加,冲击功得到大幅提高。

两种方案对比综合分析,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无磁钢的成分调整处理方案。小件且屈服强度要求高可选择温锻变形工艺方法。通过工艺摸索,课题组选择最佳的成分成功解决了无磁钢屈服强度不达标的问题,同时为后续无磁钢产品的工艺优化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刁日升.攀钢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技术进步[J].炼铁,2000(B7):8-13.

[2]秦小梅,陈礼清,邓伟,等.30Mn20Al3无磁钢加工硬化行为和组织变化[J].东北大学学报,2011,32(5):662-666.

[3]邹章雄,郎宇平,屈华鹏,等.无磁钻铤用Cr-Mn-N奥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3,42(18):147-151.

[4]马彪,韩文龙,李涛,等.30Mn27Al4V无磁钢的热变形规律[J].塑性工程学报,2012,19(2):66-69.

[5]薛侃时,戎忠良,谭美霞,等. 超低温无磁钢CR_2的研究[J] . 上海金属:钢铁分册,1982(1): 47-52.

[6]刘洋. 无磁钢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性能研究[D]. 沈阳:东北大学, 2009. Liu Yang. Study on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s- Properties of Non-magnetic Steel [D]. Shenya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2009.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