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研究

马文静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对于艺术素质测评,我们应该明晰这样一个根本目的--艺术测评的目的不是选拔与甄别,不是一种硬性考核,而是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实行艺术考评,促进艺术教育,落实美百教学,实现和发展学生的终身艺术修养,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意见》

一、出台背景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迅速,诸如新课程标准的制订与修订、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训等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2014年教育度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文件都说明了艺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上述背景,2015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要求今后对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中,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测评是推进手段,不是考核目的

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评估学校,不是为了考核校长,也不是为了考评教师,更不是为了考试学生。其真正目的在于:一方面,推动艺术教育落后地区和让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促进艺术教育开展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提升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让学生享有更优质、更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和平台。艺术素质测评只是推进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普及与提高的一种手段,考核并非它的目的所在。

(二)测评是全员达标,不是优生选拔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是一种常态化的教育行为,它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学校艺术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实践活动等方面。测评的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与教材,测评结果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更为明确的一点是艺术素质测评绝不是对艺术优生的选拔,它的对象是包括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在内的全体学生。

(三)测评是快乐展示,不是痛苦应试

艺术素质测评究竟是让学生获得轻松愉悦地体验,还是紧张痛苦地体验,则主要取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两项的测评,其中基础知识测评可能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可以像网络“闯关游戏”那样让学生多次参与;而基本技能测评则主要采用现场展示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展示内容与形式进行现场展示,除了歌唱之外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器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艺术素质测评这样的“考试”,可以让考试变活动,把考场变舞台,学生会积极参与、自信展示。

三、艺术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内忧”

“内忧”是指艺术素质测评在开展的过程中自身的条件存在不足和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艺术素质测评的内容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项目不是很合理的问题。如:在音乐素质测评的面试过程中,不应该对于唱歌跑调的学生就给予差评,人各有所长,人对音高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唱歌跑调的人天生音高感受力弱,不能把音高感受力和音乐素质划等号,另外也可考虑将其笔试成绩、音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一并考虑在内。

2、艺术素质测评的权重分配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虽然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整个体系中的指标所占的权重还不够科学,测试结果并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测评中拿到了很好的成绩,而某些各项方面能力也不错的学生并没有取得一个好成绩的现象发生。

(二)“外患”

“外患”是指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测评的外在环境与条件的不足与局限,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1、资源短缺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城乡差距大,特别在农村,艺术教育方面的环境条件、物资设备方面短缺,不少山区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无法开展正常的艺术教学。全国的各级学校中,艺术教室、艺术活动场所和设备非常有限。其次,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发展指标的校外学习项目中,要求学生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对于这样的社会课程资源,各省市的差别也非常大。

2、学生负担问题

除了资源短缺等问题,最担忧的是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把学生的业余爱好变成业内必修,把特长变成必修,势必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即便不考试,采用其他方式检测。只要与中考升学联系起来,也会变成“另类负担”。

四、艺术素质测评策略研究

(一)面对“内忧”的解决措施

1、延伸测评结果后续功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艺术素质测评体系除了判断学生的能力外,还应该拥有反馈功能、预测功能以及鼓励功能等。通过测评结果的反馈,能够让教师了解下一步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来提高能力,并且能够针对事项提出具体的意见。测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养,因此评价应以正面和激励为主。

2、不断完善测评项目内容,注重艺术综合能力发展

以“理论+实践”为重点,并通过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艺术素质的综合性测评。譬如,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自我练习、自我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曲目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从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的双重角度去进行测评,更全面展现测评体系的完整性。

3、正确设置测评项权重标准,打破“唯分数论”

艺术素质测评必须要在测评过程中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权重标准。如,音乐能力测评体系的建设中,以下测评项占据权重要相对多一些:要抓音乐表现能力的测评体系建设,要测试学生是否具备初级的识语能力,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演唱方法,是否会用熟悉的乐器演奏等等。艺术素质测评要打破“唯分数论”,防止"功利化“技能化”,摒弃评价内容不真实,不具体的现象,有效推动艺术素质测评改革。

(二)面对“外患”的解决措施

1、因地制宜,试点推广

首先,艺术测评不能一刀切,一定要有地方政策的跟进和个性化实施细则出台。其次,艺术测评是否与中考、高考挂钩,需要考虑是折算分数或者等级的软挂钩,还是把成绩直接计入总分的硬挂钩,要有充分的调研和总体方略的规划。最后,在艺术测评的具体实施中,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等细节性问题的设计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性数据上,不能凭经验想当然地制定一套方案来检测学生。

2、师资、教育设施合理分配

教育部可组织艺术专家对我国或者各省市学校的艺术教育场所的设备配备、学校艺术教师的人事编制配备、艺术教师的课时结构工作量标准重新进行审订,并依据《测评办法》来修订中学艺术必修课程以及艺术拓展课程的基本标准要求,可以与部分艺术专业院校及社会上的具备专业性的艺术教育考级机构形成合作机制,解决《测评办法》在实施中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

3、测评渗入日常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为了使艺术素质测评既能很好的落实又不会过于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艺术素质测评可以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功能,利用“艺术成长记录袋”评价这种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多语言、多维度呈现的,渗透在学生的日常课堂生活中,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五、总结

测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总之,要紧紧围绕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正确地看待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这才是形成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工作的内容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