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探讨护理干预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佳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5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间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随机择取60例纳入本次试验,采用随机抽取数字编号方式完成分组工作,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30例,就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评估值以及情绪状况评估数值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段时的疼痛测量数值同比于对照组表现为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数评估数值相对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处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椎体形成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护理效果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发人群,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会对患者造成剧烈的疼痛,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有效性的发挥。对此临床对该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骨折愈合[1]。本文即是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接受椎体形成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已整理汇总并示以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观察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接受椎体形成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择取时间区间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间,通过随机抽取编号方式将其均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30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7例和13例,年龄抽取以54~74岁为范围,年龄平均值为(64.12±1.05)岁;30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8例和12例,年龄抽取以55~74岁为范围,年龄平均值数值为(64.61±1.33)岁。以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就对照组患者受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内容有:①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椎体形成术的治疗原理,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②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能够使患者得到身心放松,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③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倾吐内心的忧虑,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最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④疼痛护理:重视患者的生理疼痛,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痛感较轻的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方式镇痛,痛感明显的患者则采用镇痛药物镇痛。

1.3观察指标

(1)疼痛度评估值对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10分制,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重。就分组护理后第1d、3d、7d和14d时的VAS评分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2)情绪状况评估数值对比:经由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情况展开比较,前者以50分为界值,后者以53分为界值,分值越低,情况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相关情况行以SPSS22.0版本分析,相关的计数资料在具体表述时以n、%形式进行,而结果的验证由χ²完成;相关计量资料在具体表述时以(x±s)进行,而结果的验证由t完成,以P<0.05作为对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的衡定标准。

2结果

2.1疼痛度评估值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VAS量表评分经观测,与对照组作对比表现为更低数值(P<0.05)。

表1 疼痛度评估值对比(,分)

分组

第1d

第3d

第7d

第14d

观察组(n=30)

7.64±1.11

5.37±0.89

3.72±0.64

1.74±0.21

对照组(n=30)

8.66±1.18

6.26±0.92

5.37±0.74

3.24±0.33

t

3.449

3.808

9.237

21.004

p

0.001

0.000

0.000

0.000

2.2 情绪状况评估数值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呈下降,且观察组数据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

表2 心理情绪比较(,分)

分组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0)

55.12±3.56

34.26±2.31

58.37±3.21

35.27±2.42

对照组(n=30)

55.43±3.31

41.64±2.15

58.78±3.17

43.82±2.18

t

0.349

12.809

0.498

14.378

p

0.728

0.000

0.621

0.000

3讨论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我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进程。椎体形成术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良好,但术后患者要长时间卧床静养,在此期间,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特殊性,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影响疾病康复速度。对此临床对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

[2]。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其更加了解疾病治疗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对医生工作的支持。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针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成功率。为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临床采用了分散注意力或给予其镇痛药物的方式镇痛,降低了患者的痛苦[3]。本次研究结果对上述论点予以了证实。

综上所述,对椎体形成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骨折疼痛以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效果,可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 何清义, 熊敏,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J]. 重庆医学, 2019, 38(3):44-46.

[2]张洋, 肖杰, 龙浩,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8, 39(2):99-101.

[3]周颖, 毕靓, 苏庆军,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术期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14(1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