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该怎么急救和护理

/ 2

 农药中毒该怎么急救和护理

王敏

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所以农药的使用量也非常高,合理的使用农药,能够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农药有毒啊,尤其是一些高毒性的农药,一不小心来上一口,这辈子可能就画上句号了。虽然国家现在禁止使用剧毒农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农药的应用绝对安全,有些农药中毒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的,有的是遇到了挫折,一时想不开。那么农药中毒之后能不能救?应该怎么救?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农药中毒应该如何进行急救?

(一)快速清除毒物

在患者发生农药中毒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接触了毒物发生中毒的患者,要尽快将患者朝着无污染的地方转移,将其身上被污染的衣物去除,使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反复进行冲洗。而如果患者是口服农药导致的中毒,要抓紧时间马上进行洗胃,注意:不管患者服用了多少、服用了多久、症状轻重、有没有并发症,都必须在进行生命支持的同时马上使用清水进行洗胃!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可以发现,越早进行洗胃,达到的效果越好。将患者调整为左侧卧,头部放低,和脚之间基本为30度,对患者的胃区进行按摩,减少盲区的存在。在洗胃过程中要本着出入平衡、先出后入、快进快出的原则进行操作,当液体和冲洗液颜色相同且没有异味时就可以停止了,洗胃完成后通过导泻对肠中毒物进行排空。

(二)解毒抢救

洗胃的同时快速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将阿托品原液进行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确保血药浓度有效。另外,活性炭血液管理净化的应用也能够对毒物的吸收起到降低效果,让抢救工作的成功率更高。

(三)对症处理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症状表现进行观察,针对性的进行用药和处理,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吸氧等,对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等进行纠正和维持。

治疗和护理是一体的,要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必须辅以良好的护理。那么,农药中毒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

二、农药中毒应该如何进行护理?

(一)一般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还是有可能出现变化,所以,一定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护理等级定在特级,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瞳孔、血压、尿量等。同时,要注意查看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和吸氧情况,做好导尿管的留置和维护,对患者在24小时以内的出入量进行记录,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皮肤干燥、肌肉震颤、流涎等症状,肺部呼吸音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另外,要注意患者的反跳情况,因为这种情况缺少典型的前驱症状,在发病之后进展速度极快,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甚至会发生猝死。护理人员要注意帮助患者做好排痰,避免痰液在肺部积聚引发感染。如果患者佩戴了活动义齿,要将其取下。在治疗的过程中,要警惕患者发生阿托品中毒的情况,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马上对药量进行降低,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重视脑水肿和肺水肿的防治,评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二)心理护理

农药中毒患者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安全防护工作,或是不小心误服,另一种则是由于家庭纠纷、生活压力等的影响做出的自杀行为。这两类患者在心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误服的患者在清醒脱离危险后,心里是极度恐惧和紧张的,害怕自己会留下后遗症、害怕毒素没有清理干净还会复发、害怕自己的寿命会受到影响等。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农药的基本成分、导致中毒发生的原因、急救的方法、当前的状态、治疗后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而对于服毒自杀的患者,要重视患者自身的心理问题,尽量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感受,多提及患者现在拥有的美好的生活,通过患者的家庭、亲情、友情等打动患者,鼓励和引导患者主动的进行自我表达,多鼓励患者“日子还长,不好的都会过去的,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对不对”,用患者最牵挂的人和事来激发患者的求生欲。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要热情、温柔、主动的和患者交流,而在用语方面,要尽量符合患者的习惯,避免对患者进行刺激,注意对患者的隐私进行尊重和保护,事先多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经历、所处行业等,针对性的对交流用语进行调整,安抚患者的消极情绪,构建和谐的沟通环境,引导患者走出阴霾,让患者有坚定的求生意念。同时,也要和患者的家属做好沟通,提醒他们多陪伴、理解和关心患者,不要对患者造成刺激,更不要埋怨和教育,用家人的关爱温暖患者。

IMG_256

综上,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行业,农药的使用在当前阶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农药中毒的关注。农药中毒是种危急重症,患者的中毒突然、在中毒后症状较为严重、病情进展较快,极易发生残疾和死亡的情况。因此,在发现患者农药中毒后,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通过清除毒素、解毒、对症处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要做好患者各方面的监测和干预,预防并发症等情况的出现,重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黄鹤大道322号附8号,邮编:611430,电话:13908078920签收人: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