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同课异构:促进农村帮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重庆市第四期领雁工程英语工作坊“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3

参加同课异构:促进农村帮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重庆市第四期领雁工程英语工作坊“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

冯中容 ,唐杰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初级中学校  重庆  402560

[摘要]基于笔者作为英语工作坊负责人组织了优质学校和农村帮扶学校的同课异构教研实践,本文从帮扶学校教师现状、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的内涵、形式及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分析和阐述,认为同课异构是农村帮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同课异构;农村帮扶教师;专业成长

一、引言

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地区倾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义务教育普及和教育均衡发展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条件均衡是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但是,受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以及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城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帮扶学校教师普遍现状

本英语工作坊帮扶学校教学现状看,教师水平堪忧:教师教学机械老套,缺乏教学活力、信息传输单一不少观摩、示范流于形式,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研究兴趣有些教师抓不住新的教学理念,照本宣科,甚至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因此,通过在农村实施“中小学领雁工程”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管理、优化配置、培训提高、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的优化意义重大。

三、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参与,是教师发展的根本性动力(Guskey,2000)

     教师专业发展是动态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性分析,进而与同伴分享自己对教学理念、教学价值和教学原则的反思,最终使自己参与到专业发展之中(Richard&Farrell,2005)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反思性和交流性的特点。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心理成长过程,包括专业信心、态度、价值观的增强,学科知识在上更新;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为应对教学不确定性而发展丰富教学策略的意识的强化。二是指在职教师接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训(Freeman &Richard ,2002)。

四、同课异构的内涵及形式

(一)“同课异构”的内涵

“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或课题,教师进行不同构思、设计、组织与实施,通过比较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而激活教师教学思维,取长补短,发扬教学个性。这里的“同”除了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内容或课题外,还应包括相同的课程标准,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里的“异”主要是指新的教学风格,表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同课异构”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与传统的教研泛化、综合化的教研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王晓伟.“同课异构”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

(二)“同课异构”实施的主要形式

多人同课异构。笔者在重庆市第四期领雁工程实施的“同课异构”属于这种。它是指多位教师上同一教学内容或主题,然后开展交流研讨。当然,“多人”既可以使校内教师的之间、优质学校和帮扶学校之间组合,也可以是跨年级、跨地域间的组合这种教研方式通过多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通过相互比较,促使教研群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智慧。

一人同课异构。 以某一教师为主讲人,自行备课上课,工作坊集体开展研讨,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进行不同演绎,以求在多轮磨课的过程中展现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优化教学。这种形式引领着教师及时地开展自我反思,促进教学行为的自我优化。在2020年度的基地教研计划中,一人同课异构教研已经写进了实施方案中。

(三)“同课异构”教研的实现方式

目前,“同课异构”的实现方式是多样的,如:异构讨论式连片教研式观摩回放式专家引领式(王晓伟.“同课异构”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在笔者的工作坊,主要采取了专家引领式。即优质学校名师上课——帮扶学校教师上课——研讨交流。优质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和帮扶学校普通教师等分别上相同内容的课,二者进行异同比较。名师上课,理念、设计、课堂建构都有其独到之处,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表现出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与名师同擂台,为帮扶学校普通教师提供了比照、参读、感悟的机会,加快了成长的步伐。

(四)“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2021年9-12月,笔者作为工作坊负责人要求工作坊成员进行一人同课异构活动。以工作坊成员胡廷玲老师在A、B班上课为例。胡廷玲老师先在A班采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模式,只关注自己的班级教学,同事间没有互相听课环节。教师在课堂中掌握着教学的主导权,根据预设好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听从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后练习。胡老师的教学设计第一稿:

主题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学

模式

传统写作

传统工具

多媒体、黑板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熟练运用连接词和祈使句描述食物制作的过程。 

2.可以使用顺序副词描述如何做一道菜。

3.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二、教学过程:

1.设计一个“美食节”做准备活动:We are going to have a food festival  this weekend.Plesae make a list of the food you want to buy and the amount you need.

2.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有关食物清单的内容,其他小组成员做信息记录。

3.让学生在口头的基础上转化成鼻头的落实。

4.学生两人一组分享各自所学的活动步骤。

工作坊要求胡廷玲老师在B班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教师上完A班课程后,听取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及建议,同时观摩组内其他老师就同一课题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设计及过程进行优化。在工作坊的帮助下,加之自己对教学的进一步领悟,对比分析不同教师的教学案例,胡老师对课题又重新设计,并在B班的课堂教学中英语。胡老师教学设计第二稿:

主题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学

模式

“同课异构”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模式

传统

工具

黑板,多媒体,卡片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1.基于写作目的、文体和要求,分析范文结构,列出描述食物制作的过程

2.通过写作食谱,了解食物制作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之懂得不能浪费食物,珍惜劳动成果。

3. 发现范文中作者用于介绍、分析菜谱的基本要素,并将其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4.通过自评和互评,改进初稿的结构、内容和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悉描述食物的制作过程的顺序副词、动词和祈使句。

教学难点:如何能运用连接词和正确的使用祈使句描述食物的制作过程和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

三、教学过程设计(方法、手段、意图、教学过程流线图)

Step1 Greeting and Leading in (2 min )

T’s Activities outline T—Ss

Ss’ Activities

Aims

T introduces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the task of this period—Cook Team Wanted

Make the Ss clear about the task of this period.

Step 2  Writing Preparation (16 mins)

T’s activities outline Ss/Half/G

Ss’ Activities

Aims

Test 1:The smartest cook

T presents some pictures to make Ss guess the name of the dish to lead in the passage “Yunnan Rice Noodles” of 3a.

Guess the name of the dish according to the ingredients.

Lead in the passage

“Yunnan Rice Noodles”

Test 2.The most skilled cook

(1) Finish the text of 3a.

Choose the words to fill in the blanks.

Review the verb phrases and adverbs of sequence

(2) Circle the ingredients in Yunnan Rice Noodles.

Ss circle the ingredients on their books.

Let Ss know the structures of a recipe.

(3)Underline the steps of making Yunnan Rice Noodles.

Ss Underline the steps of making Yunnan Rice Noodles on their books.

(4)Organize a group discussion ab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Recall what they have been tested. Discuss in groups and conclude the key words.

Step 3. Writing Process( 5 mins)

T’s activities outline T-Ss-Sind-G

Ss’ Activities

Aims

Test 3:The most talented cook

Give some pictures of ingredients and let Ss choose their ingredients they need.

Discuss and choose their ingredients and the amount. Finish the chart on the paper and then give a report.

Decide their dish and review the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 Pave the way for later writing.

Step 4 Writing practice (15 mins)

T’s activities outline Ss

Ss’ Activities

Aims

Test 4:The most creative cook

1. Introduce the writing skills according to 3a.

2. Assign writing task and make sure everyone in each group has things to do.

Ss discuss and write their own recipe in groups.

Practice writing.

1. Present the peer-editing check list to Ss.

2. Organize the Ss to exchange their compositions.

Peer-editing.

Let the Ss know about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rrect their mistakes.

Step 5: Emotional sublimation (1 min)

T’s activities outline Ss

Ss’ Activities

Aims

Guess who?

And enjoy some pictures.

Cultivate the Ss’ gratefulness

Step 6: Homework(1 min)

Make delicious food and enjoy with your family

在“同课异构”指导下,第二稿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特点,实现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技能融合发展,使阅读始终服务于写作人物的达成。突出了以学生文本的教学理念,并且基于了主题的写作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 “同课异构”之于农村帮扶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同课异构”为农村帮扶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交流的平台及研究案例,从中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感悟;为教师教学思维的碰撞和激发提供可能;实现群体智慧在个性课堂的生成和张扬;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总之,“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是促进农村帮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何春秀.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和实效[J].新浪博客2007.

[2]张云波.探究校本教研新方式“同课异构”[J].精英博客,2011.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陈柏华,高凌庵.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

[5]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 2001(11)

[6]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肖若茂.“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 2008(5)

[8]李云吾.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浙江教育科学, 2007(5)

[9] 王晓伟.“同课异构”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百度文库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