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的意义

王 ,霞    ,刘玉坤

潍坊市工程技师学院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两者的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思政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   融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基层教师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扬,充分利用好学校和思想政治课堂这个平台,提出新的见解,勇于继承、创新和发展,跟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一、目前思政课的短板问题急需注入传统文化的力

(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学校使用的思政教材基本上以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思政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工匠精神方面的引导,尤其是缺乏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的人文精神模块指导。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巧妙的渗透其中,导致学生没有主动探索的动力,从而影响对思想政治精髓的理解。思想政治教材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载体,思政课堂不但要学习时事政治,关心时政方针,国家大事,也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学习古人的伟大思想,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要实现这两者的融合,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融入到思政教材,让思想政治的主要脉络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辅助,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教师在思政课堂上采用的常见教学模式是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造成知识厌倦乏味,严重影响学习效果。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政治思想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意识水平的提高,很多陈旧的政治理论已经不能很好的体现目前的思政教育要求,思政课本知识陈旧,出现课本教育内容与现实情况发展不同步的问题。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弊端,开始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可以提升的空间。一线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跟紧时代脚步,大力推进思政课创新,勇于挑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课本注入新的活力,体现新时代思政教育特征,更好的实现育人效果。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跟思政课程建设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名人、传统习俗以及长久积淀的文化传统,增强当代学生建设家乡的信心。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依托本市相关国家和省级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地方课程与思政教育渗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终打造一支人文修养高,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国家培养真正的大国工匠。

(二)两者的融合可以丰富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形成文字材料,编著成书,为学校思政培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两者的融合可以从理论上论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将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思政课堂的主导,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是青年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的引导者。在日常思政教学中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挖掘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在日常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巧妙的融入课堂,必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创新,找到新时代形势下适合学生接受的新理念,逐步找到两者融合的方法和相关思政教育思路,最终得出系统全面的结论,充分发挥思政教学课堂的主导作用,既可以从最大程度上为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新思路,又可以为中华优秀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发挥教师的引领作

教师是立德树人之本,育人之源,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的先锋队。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研究优秀文化资源,筛选出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发挥教师的思政引领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思政课堂的有效性。

以思政课为中心逐渐向其他学科辐射渗透,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合理科学的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逐渐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深入到各个人文社会科学中,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创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必将大大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从而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五、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融合,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存在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展示的舞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它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行为导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校报、黑板报及走廊文化等形式结合各种重要的节日,社团活动等,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营造良好氛围,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熏陶作用。

总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应该继承并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将两者巧妙结合,真正做到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