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施工风险防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轨道交通施工风险防范研究

陈华标

37152219900825923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主要就是针对轨道交通施工风险防范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施工风险;防范

1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特点
  1.1涉及的专业多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多工种、多专业的综合性建设工程,从一般意义上来进行分类,它是由给排水、环控系统、信号、通信、供电、结构工程、车站建筑、轨道、限界、车辆与车辆段以及线路等等而组成的,所以我们就务必要使得上面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的参与到其中,建设过程之中涉及到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
  1.2一次性投资大
  据初步统计,对于大型的轨道交通的项目投资来看,其中所需要的资金是非常的大,而且资金的回收周期以及资金运转周期比较长,投资管理也十分的复杂。
  1.3建设工期长
  依据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经验,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历经前期准备、征地拆迁、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再到最终的工程竣工验收、调试运营直到正式的投入运营之后,其过程一般得需要5到6年的时间,建设的工期均比较长。
  1.4建设工点多
  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划分为若干个标段,每个标段又划分为若干工点,包括桥梁、隧道、车站、U型槽、竖井等,各工点同时开工,管理难度大。
  1.5建设风险高
  轨道交通工程大部分工点在建筑密集区域,交通情况复杂,各种地下管线密布、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庞大复杂、品种多、操作专业性强、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因此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危害识别困难,建设风险高。

2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2.1施工管理风险
轨道交通项目结构主要是由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以及钢筋工程等内容组成的,这些工程的施工质量良好与否会对轨道交通项目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以上内容会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的要求,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无负荷施工要求、缺乏先进的施工技术,如缺乏合理的施工流程、加荷过早等;放样测量以及测量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得基础性数据出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类型等都与设计的要求明显不符,甚至有的材料超过了使用期限或者存在破损。
2.2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进行控制,需要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现如今,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安全风险平台。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严重的不足,大部分的信息平台只是立足于对数据进行管理,对于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进行监控、预警、分析、总结和交流等多项事务处理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大数据时代各个工程的主体单位应进行紧密的结合,自动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做好信息数据的预警、上报、处理以及消警等全过程的处理工作。
2.3造价风险
多数建设单位往往存在认知错误的现象,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将目光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控制过程中,在前期决策阶段工程造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种情况严重导致工作重心偏移,部分重大决策在工程造价上并未体现,将重心体现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往往欠缺对整体工程项目的方案把握,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工程各项细枝末节中,认为细节对工程整体方案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工程造价失衡现象,无法有效地开展资源管理,因此,造价控制效果较差,无法发挥相关的作用。

3 轨道交通施工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
3.1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在项目初期和设计阶段的应用
严格的审查和调查是预防安全隐患和加强设计控制的关键环节,必须得到很好的管理,以确保在此期间控制风险技术。在项目开发初期,首先要对复杂特殊的地下工程进行勘探,实施综合治理,明确专项勘探项目,进行施工论证。裂缝等地质问题的预防和施工后的预防措施最后,露天法与矿山法的区别很大,施工工作主要根据测量技术进行评估。采矿方法应侧重于确定岩石的成分、性质和厚度,并分析隧道周围岩石的稳定性。屏蔽方法应重点识别敏感软土层、高塑性粘性土层、含有岩石或砾石的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必须事先进行研究,区分两种施工方法,然后采用有效的施工策略。
3.2加强制度建设
为确保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效地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违规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做好者的奖励制度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安全意识。
3.3扩大安全投资
政府要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监管部门通过流动宣传、代表性事故分析解释等多种活动,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为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完工,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只有在机器得到完美维护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和安全地施工。此外,施工人员还必须学习相关的设备维修技能,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同时,需要在施工现场比较明显的位置放置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安全预防。


3.4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首先,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来设计风险。从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地质条件,从安全工法选择、间距线位置、基坑深度等方面将工程风险降到最低,通过信息化手段比较工法和施工参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危害测量,对地下工程强区进行测控,利用现代技术优势,是保证周边环境良好的关键。因此,应从改造、拆除、加固等方面探讨信息化,然后比较相关参数的数值,选择对周边影响较小的设计方法,进行综合信息化管理。三是控制其他安全风险信息。彻底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精心策划科学研究,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逐个项目获取反馈,实施动态风险管理。
3.5建设条件改善
为了改善施工条件,需要一丝不苟地关注细节。一是现场环境,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可以通过改善施工人员的现场环境来实现;二是利用系统进行人员管理,制定适用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和施工程序,确保标准化,最后,出动部分医务人员,防止意外发生,得到及时救治,做好充分准备。
3.6进行风险评估
我国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对轨道交通的施工安全状况和水平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评估各种风险因素的破坏程度。由于轨道交通的规模比较大、工程难度系数高,存在的任何风险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或灾难性的后果。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对建成环境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主动预防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害,从而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铁路开工建设前,要充分考虑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建立铁路危险工程预警体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施工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到施工中遇到的风险,贯彻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出现的概率,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质风险控制技术指南》出台[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12):73.
[2]高峰.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上海建设科技,2018(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