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农乐舞元素在漆器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1
/ 2

朝鲜族农乐舞元素在漆器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郭思麒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这个极具特色的歌舞民族同时也孕育了很多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的产物即是朝鲜族人们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地域文化简化或加工的产物,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2009年4月朝鲜族鼓舞、朝鲜族鹤舞、朝鲜族洞箫等8项被写入国家及第二批非物质文化名录。漆艺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步骤繁杂,制作成本较高,制作时间较久,但是制作出来的成品色泽沉稳、大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漆工艺相结合生产出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产品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制作出真正属于国内市场的民族漆器,将朝鲜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漆工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

一、大漆工艺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生漆的国家,大漆是从一种适合生长在潮湿环境的漆树树干上提取的汁液,刚刚提取出来的大漆呈乳白色,经过时间的推移乳白色的大漆渐渐氧化成褐色,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大漆会在容器内分层,分为上层漆、中层漆、下层漆,其中下层漆含水量最大,颜色最白,上层漆含水量最低,则越透明。中国曾出土过很多至今为止还保存良好的漆器,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一个高5.7厘米的朱漆姆木碗,至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虽然经过几千年岁月的变迁,朱漆姆木碗任然保存一些沉稳的光泽。大漆工艺分类众多,其中有描金漆器、螺钿漆器、脱胎漆器等,其中属平遥推光漆器最为著名,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它历史相较大漆工艺总体类别来说更为短暂,但是却为漆器产品市场带来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与经济效益。

无论对于生活没有现今方便的古代人还是生活越来越便利的现代人来讲,漆器的出现不仅为工艺美术学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提高了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与审美体验。

虽然漆艺起源于中国,但是也同样盛行于日本和韩国,很多外国人喜欢将日本称为“漆器之乡”。日本的英文名字为“Japan”,这个单词除了日本还有漆器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漆器的那种痴狂与热爱不亚于中国人。漆器自从传入日本就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直到如今漆器依然作为餐饮行业中最高级的餐具之一。

日本的立体漆艺的发展比中国还要早一些,立体漆艺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将传统的仅用来观赏的漆艺艺术赋予功能,使漆器在造型上更加立体,功能上更加实用,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思想,添加了一些现代人的思想,立体漆艺的出现可能象征着一次大漆工艺的转型,因为漆艺如果想作为一件手工艺品继续在社会中发展,就要开发新的工艺形式而独立生存。

韩国的漆器与日本的漆器在形式上有大的差异,韩国的漆器流派之间风格差异较大,所以种类繁多,呈现出百鸟争鸣的趋势,韩国人在制作漆器时不再局限于生活中的日用器物,而是出现了很多具有欣赏性的艺术作品,用色大胆、造型夸张、对比强烈,无论是在用色上还是造型上都充满张力,给人以不一样的体验。

二、农乐舞的发展历史

农乐舞作为朝鲜族特有的舞种属于朝鲜族民间舞蹈之一,在舞蹈之中可以表现出朝鲜族农民面对丰收的喜悦,农乐舞植根于朝鲜族人民。很久以前,在朝鲜人居住的地区有农业农乐舞的表演。解放前后,农村自发地组织了农乐舞团,正是由于这些最早的表演艺术家,农乐舞才得以代代相传。它们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因此农乐舞成为朝鲜民间舞蹈的代表和象征,活泼欢快的氛围,温馨的环境,根据舞蹈构图方式编排的独特的“十二拍”韵律是农乐舞最基本的特点,农乐舞的表演体系是庞大而完整的,舞蹈的编排也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农乐舞起源于三国时期,从春耕到秋收,农民根据工作的内容和场合,唱不同的歌,跳不同的舞。《丰铮》是最流行的民间舞蹈,在移植或除草的过程中,首先在中心地插上“天下为农”的旗帜,雉鸡头挂在旗杆的顶端以示吉祥。在农民下地出工之前朝鲜族农民都会跳一支快乐的农乐舞,然后在每个家庭的田地里轮流工作,互相帮助。自古以来,农民和小农户就以农乐舞为中心,用农乐舞来刺激农业生产和生活,成为适应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组织形式。早些的农乐舞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多用于祭祀中的舞蹈,以身边的农家器物为载体,通过桥时是“桥巫”通过河时是“河巫”,表演战场厮杀是“阵巫”,经过历史的发展,这种独特的民间表演形式已经深深根植在朝鲜族人民的内心深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是维持一个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不仅联系到民计民生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经济问题。如何将创新后的产品更好的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也是本文要研究的方向之一,如何将农乐舞与漆器产品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如今的一部分朝鲜族村落都已经变成空心村,既村落里面仅剩一些年迈的老人,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起源于村落,如今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工作,这些懂得农乐舞的老一辈艺术家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传承的问题,如果从农乐舞蹈的动作和神态以及造型上面提取元素,再将这些元素简化或者调整形成朝鲜族农乐舞特有的文化图案与大漆工艺相结合,生产出真正具有朝鲜族味道的漆器,形成村落品牌,促进村落发展,带动村落经济,使农民除了耕种之外还有事可做,有利可图,如此既可以把年轻人留在自己的家乡合力建设乡村,又可以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十九大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壮大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提高农村物质水平固然重要,但要想真正振兴农村,文化振兴才是根本。

朝鲜族人民基本落座于我国北部,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分布较多,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而漆器市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因此将北方朝鲜族文化与南方传统手工艺相结合既填补一部分北方漆器市场的空缺又让南方人民更多的了解北方淳朴的民俗文化,由此可以带动一部分北方的旅游经济,刺激人口流动同时刺激文化发展。如此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乡村内部会尽力去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那些隐退的民间艺人或者工艺被挖掘和更好的保存,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游客的交流增多,因而可能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改变农村村貌,同时也改变人们对农村人的刻板印象,将淳朴、善良、大方这些褒义词深深的篆刻进人们对农民的印象中。

五、结语

乡村振兴是国家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环,利用南北方的差异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乐舞与南方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漆工艺进行创新再结合将会是未来南北方文化融合的一种新形势,当然,这种新形势必然会需要政府的支持,为乡村开创更加开放的环境,综合各种乡村面临的例如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提出新政策,鼓励年轻的精神回归乡村,为乡村开放全新的品牌,使农民共同致富。

参考文献

[1]李海珍,李龙旺. 新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产业 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

[2]张明媚,许权峰.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与振兴发展[J]. 青春岁月,2019(26):31.

[3]于泳. 传统漆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11(17)

[4]周磊. 浅析中国当代立体漆艺发展现状[J]. 科学时代,2014(9)

[5]雷鹏程,张阿维. 山西平遥推光漆艺的继承与创新[J]. 西部皮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