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谈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董慎慎

合肥市第三十中学

摘要:微课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教师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以此丰富教学的资源,并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这样可以缩短理论知识的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实践的空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通过微课教学全面革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思路,在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致力于深刻改变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使之更适应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

关键词:微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

引言

   微课资源不仅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现代教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但是当前微课教学注重的多是制作、开发和技术应用层面,对于如何深入到课程中,尤其是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模式变革,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程,尽管课程名称和课标要求都做了改革,但是在一线教学中,微课资源还仅是作为课程的补充,而且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录制课程,反而增添了压力。

1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1更好地契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法治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在推动课程改革,不仅将课程名称改为“道德与法治”,而且也将课程内容归纳为道德、心理、法律与国情四个方面,课程的育人性明显提高。但是在一线教学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互动,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单纯依赖口头说教,要进行适当熏陶,优化德育育人的方式,更容易贯彻新课程的目标,推动课程改革。比如在法治教育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从小教学生守法懂法,凡事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通过大量观看视频,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通过详实丰富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在《成长中的我,心中有法》一课的教学中,随时选取生活中的法治案例,将法律条文和生活实际结合。

1.2微课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

微课资源短小精悍,内容扼要,主题明确,有利于学生厘清基本概念,掌握知识点。而且其图文并茂,更符合初中生的身心规律,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强、较为枯燥的问题。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的课程中,法律知识点多且较为零碎,很多法律条文不好记忆。微课直观的教学方式案例更加鲜活,符合初中生好学、好动、求知欲强,但是对书本枯燥知识接受度差的特点。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的大量案例,制作成微课视频,给学生观看,从交通规则的遵守到违法乱纪都要管中窥豹,让学生看到其中的利害,更易于导之以行,成为法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2.1运用微课设计互动导入,帮助学生进入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设计微课视频,并且运用微课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学知识,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运用微课设计互动式的导入,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时,可以根据学生对网络交友的认知设计互动主题,并且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且引导学生对网络交友进行思考,从而可以达到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交友方式的微课视频,并鼓励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讲解所了解到的交友方式。然后,教师可以提问:“是否使用过互联网交友?”,并且向学生讲述自身运用互联网交友的经历,以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描述的内容导入教学,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激活学生的思维。

2.2在新课标基础上进行改革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推动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让道德与法治课程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依托教材而不死抠教材,考试作为评价方式不是唯一标准,更注重于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秀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学校要为教师构建微阅读环境,结合社会舆情,鼓励学生在课外观看相关小视频,从而更好地促进道德内化。以预防犯罪一课为例,制作一个 5分钟的小视频,给学生厘清犯罪相关的知识点、重要概念和易混淆点。然后制作具体视频的案例,比如两个学生因为最初的口角,到后来斗殴,一方不甘,使用凶器酿成死亡的悲剧。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的触动就会非常大,他们平时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得容人处且容人。同样,教师还可以播放视频截取,比如哈尔滨两个司机因为路怒这一小事,最后造成命案,这些直观的信息比起书本上法律条文和苍白说教更加有力。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观看的预防犯罪视频,可以自由进行发言,提出自己关于预防犯罪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知识学习。

2.3借由微课实现导入,激活兴趣

如果在预习环节,微课是“垫脚石”,那么在导入环节,微课就是“点睛之笔”,能够直接影响学生进入新课的状态,如果导入的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降低学习动力。 而微课技术能够化解以往的教育困境,带给学生更加直接的学习感受,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利用微课设计导入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就对新课内容产生极高的学习兴趣。微课技术可以呈现一场视听盛宴,为学生创建形象化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地步入新课,并对新课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2.4借助微课补充资源,开阔视野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但受到篇幅的限制,教材上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最前沿的知识分享给学生,而微课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 在组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延伸相关知识,并用微课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也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走在时代的前沿。

结束语

   研究从教学创新的角度,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如何在道德与法治上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革新教学模式,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教师根据上述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并且缩减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教学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的空间,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影娥.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创意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20):23+29.

[2]魏银.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6):36+39.

[3]张冉.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3):5-6.

[4]游亚越.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9):209.

[5]郑锦琴.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