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郑姗姗

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浙江省金华市322200

[摘要]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可成就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课堂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突破“预设”的巢臼,变“预设”为“生成”,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调整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巧妙地生成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既增知识,又长智慧,更生感情。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把握预设和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教学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是有规律可循、有章法可依的,生成可以预设。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或改编。、

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课时,由于教学时间刚好临近“六一”,笔者就把整节课用“迎六一”这个主题串联起来,一方面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课的整体感强一些。课的一开始设计了“整理书架”和“布置花瓶”两个层次的内容,实际上这是把教材中“想想做做”的第1题“移铅笔”一题改编而成的。因为考虑到这两个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并且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引出“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两种基本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就比较好地为下面例题的学习作好了铺垫。这样的预设既不违背教材的理念,也能够很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强化生成——“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特别是“意外生成”资源,我们一种是采取巧妙回避,因为这些信息往往是顺利执行教案的障碍;另一种是有效利用,但这需要高超的驾御课堂的能力,对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对预设教案的超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提倡后者,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在上《认识时间》这节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5分5分地数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时间。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有一个男生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数太繁了,只要记住四个数字就可以了。”教师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在钟面上,12和6是对称的,分别表示整时和半时;3和9也是对称的,分别表示15分和45分。”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教师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就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

由于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三、和谐共生——突破“预设”, 生成“精彩”

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没有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没有人性的课。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

如:学习乘法结合律时,教师设计了“25×16”一题,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由于已有知识铺垫,学生很容易发现“25”这个特殊数字,并想办法找到“4”,学生很快发现了可以用“25×4×4”来计算,教师很满意,一切都在意料当中。突然发现有几个学生的手高高的举着,不愿意放下,教师有点不情愿的说,“还有其他方法?”“恩!”学生很肯定的回答。教师示意学生回答。“还可以把16看成2×8,然后用25×2得50,再乘8,也等于400!”学生很高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疏忽,“你的方法也很简便,很好!”可有一个学生的手还没有放下,眼神坚定的告诉教师还有方法。教师很惊讶学生的表现,一定在猜测还有什么方法呢?嘴里还是不由自主的说“请你说。”“我把25拆开,就是5×5,再把16拆开,写成4×4,再用4×5得20乘4×5的积20,也是400。”没等教师肯定,学生乖乖的坐下了,此时的教师已经不是惊讶,而是叹服,“好样的!老师真没有想到这样的做法!”其他学生也激动的送出了自己的掌声,而这时,鼓掌的还有教师!“你的方法在这里看起来有点麻烦,但你教会了我们积极思考,这样的思维能帮我们学得更好!”学生再次真诚的鼓掌,教师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总之,在预设与生成的理念下,以教师的精心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以教师不断反思实现专业化成长,定会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一切皆有可能”,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新的追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生成过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自己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断追求完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钱丽华、童子双,《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金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6。

【3】万伟,《动态生成的理论解读与案例剖析》,《江苏教育研究》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2002

【5】唐爱华,《课堂可以预约出精彩》,现代教育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