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李伟华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现如今,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与教育融合能够促进传统教育的变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及现状,而后提出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信息化;问题

1 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价值

1.1 为教育决策提供辅助与支持

尽管以往的教育决策也有充分的调研、论证,但很难反映不出总体需求。很多时候,决策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其周期相对较长。倘若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能够收集决策所需信息,如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分析数据最常采用数据挖掘或数学统计这两种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状况。最重要的是,以数据分析为前提的教育决策将更具科学性,这对构建现代教育决策模式至关重要。

1.2有助于教育方案个性化定制

国家教育部强调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定制教育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优势潜能。通过引用大数据,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同时对学生使用的社交网络、校园网络以及校园卡,包括出行足迹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和指导,力求“以学生为中心”。

1.3推动教育管理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部分高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基本完成数据共享和优化整合。同时,校园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中均已嵌入传感器,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对教育管理活动进行智能化管理,如教学、校务以及后勤等,使校园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并保证其服务质量。

2 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用现状

2.1大数据教育应用中的个人数据泄露问题

研究大数据教育过程中,除了要研究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还需研究大数据教育存在泄漏个人数据等风险。一旦个人数据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参与大数据教育的工作人员,包括教育领域的相关管理者也要具备职业道德。此外,必须加快数据分级机制的构建,合理配置资源,为大数据教育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

2.2软硬件环境的维护与建设问题

发展大数据教育必须依靠软硬件等技术支持。当前,我国教育没有保持平衡发展,尤其对于贫困偏远地区,在推广大数据教育过程中需面临较大的挑战,这点在软硬件方面最为明显。对于偏远地区,国家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拓宽大数据教育的应用范围。

2.3信息化建设人才空缺

大数据教育要求相关人才具备大数据素养,同时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其他学习者也具备大数据素养,进而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素养。

3 大数据促进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措施

3.1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

信息化时代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文化,而且要掌握专门知识,能够为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化人才的基本能力,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人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从事教学、教育管理的人员,能够正确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2.高级教育信息人才,精通教育技术,具备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高校目前急需精通软件的人才。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挖掘这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信息化教育能够快速实施改革。当然,高校可组建一支信息人才队伍,遵循“以人为本”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才,不断提高其积极性。部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相关单位应当给予薪酬或为其提供晋升机会。此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与信息化建设保持相同的步伐,注重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对信息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3.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其中教育领域应用最多的就是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包括云计算等。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智能环境。其中,智能教学系统最具代表性,它使远程教学管理得以实现,同时也解决了教育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将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分享到网络教学系统上面,也可上传教学方法、相关案例等,且其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不仅使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尤其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三个课堂”应用的逐步普及,弥补了农村、偏远区域等薄弱学校和教学资源稀缺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3.3重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应用

教育领域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出它的潜力,只是目前还在初级阶段,智慧教育想要在社会上得到普及需经历较长的时间,同时需要技术人员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努力,打破传统教学面临的困境。此外,必须加强技术合作,想要使信息化深度融入教育当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与领域专家共同努力,使信息技术能够与教育相互契合,扩大其应用范围,进而推动教育变革的顺利实施。

3.4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当前,各领域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获取了大量的资源。一般来说,获取教育资源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检索网络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常见的有百度、谷歌以及雅虎等。虽然可以检索到丰富的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具有价值,而且也不能肯定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主要因为通过检索关键词很难满足习惯,而且难以获取智能化交互体验,准确性和相关性比较低;2.优秀的公开课、资源共享课,还包括高校慕课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但这些资源需要结合教师的知识,有些教师并未完全体现出隐形知识。自从出现人工智能后,我们利用搜索引擎就能在网页中找到想要的资源。

3.5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

国家信息化管理需建立在教育管理标准化这一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目标。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出台了《国家信息化管理标准》并做出了相关规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标准化,同时减少教育成本,使相关产业能够保持健康发展。为尽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多媒体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各高等院校得到了广泛运用,高校按照社会提出的教育需求,逐渐开放了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为了使教育资源能够保持平衡,高校开展了远程教学。此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及,其中包括传感器、图像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还包括智能机器人等。当然,将信息技术用于摄取外部信息,容易衍生出各种问题。我国很晚才开始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虽然开放了大量的数据,但并未提出任何保护措施,因此这些数据容易出现各种隐患,而且采集数据过程中或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时,没有想到要保护好师生隐私。正因为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保护好教育数据,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对其加以约束和甄别。开发或使用数据期间应获得相应的授权,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学校可通过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相关课程,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育体系,确保全体师生能够准确识别各类信息。

结束语

大数据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产物,以社会生产力为依据。大数据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教育变革有重要的推动意义。针对大数据教育当下的研究浪潮,相关部门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并保护好个人隐私,根据大数据教育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刘幸兴.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在线教育信息采集平台研 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39(09):41-43+51.

[2]吴晓威,陈旭远.“大数据”理念的教育应用与中国教育改革:从数据分类到证据转化的机遇识别[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35(06):168-171.

[3]胡弼成,王祖霖.“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挑战及教育变革趋势:大数据时代教育变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5(04):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