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追求有效——初三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立足课堂,追求有效——初三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研

郭忻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实验学校  361021

摘要:随着时间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在飞速发展,于是更提倡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理论教学,而是更关心高效课堂的建立,重点提倡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那么针对一些十分关键的学科,更应该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进行创新。物理课程在初三阶段可以说是十分关键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高效的课堂学习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关系到物理兴趣培养。在初三物理教学中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物理知识,分析物理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习能力。讲究课堂教学的策略,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实施教学,可以让初三物理课堂活动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更能让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大大提升。

关键词:立足课堂;追求有效;初三;物理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物理属于理科性学科,逻辑思维极强的应用性科目;而且与此同时,人们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以见到相关的物理现象,可以说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无法分割的,因而它对于初三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分数,更是学习生活智慧的渠道。本着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独立学习者,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价值。开发若干创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思路,是教学研究的新方向。这就在中学习中对学生们有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们不仅仅学习物理的理论知识,更要学习好物理的基础应用,掌握物理的应用逻辑,为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初三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兴趣培养

初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功利性很强的,再加上很多学生理科思维薄弱,因此很多学生其实对物理学习都不是十分感兴趣,甚至很多学生认为物理过于深奥,不具备日常学习意义。简而言之,就是缺乏对物理探索的兴趣,因此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喜欢在物理课上看其他学科的内容,或者因为无趣就睡觉。当然还有学生很努力想要学习,但因为兴趣不足,很容易产生厌倦心态。

(二)课堂效率低,追求深度难题

现在的初三物理课堂其实很明显存在严重的两级分化问题,简言之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对物理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学习主动,追求高难度的习题;但有一部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不强,基础不扎实。但是目前的初三课堂,物理老师往往更照顾这些学习能力强、学习进度超前的孩子,忽视基础知识,追求高难度的创新题,其实这从长远的角度看反倒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更会导致课堂效率较低的问题。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是十分薄弱的,就更没有突破难点的基础。俗话说的好,地基都不牢固,如何见平地高楼起呢。

二、实现初三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策略探析

(一)立足课堂,注重课堂效率

其实物理这门课程本来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理科科目,如果不会应用,很多时候就失去了学习的最本真的意义。这也就是很多学不懂电磁学、电热学的学生时常问到的内容,即“我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物理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和影响吗?”是的,在初三这个阶段,这种过于复杂的物理创新题其实往往是不能被很多人认可的,因为很多深奥知识其实就是不是课堂上只言片语的言语就可以说的清楚,物理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科目,一旦脱离了基础性的物理学习、一味追求高难度,但是同时又缺乏对实验的理解,在很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毫无基础的前提下根本不理解物理学的思维逻辑,然后就给自己贴上一个“我学不会物理”、“物理很难学”的标签,从此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简单举例,就以现下物理中最难的电磁场为例,其实它的基础概念和思维逻辑非常容易理解,可在很多初三教师并不会将学生带入实验室,通过实验现象讲解理论,而是单纯追求理论灌输,把自己的思维理念强行加给学生,一定程度上没有给予学生很好的引导和帮助。但是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来说,又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为了上较好的大学,对于物理学习是十分功利性的,但这样的模式无异于揠苗助长。在我看来在初三这个阶段,培养初三生物理应用逻辑思维和物理学习兴趣爱好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真正意义上实现物理兴趣爱好和物理自信心的建立,提升初三物理课堂学习效率,促进物理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理解物理的应用性。

(二)扎实学习基础,改革物理教学

高楼从来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初三生而言更是这样,即便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升学压力和考试,但是教师仍然应该在课堂上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扎实学生基础概念理论的培养,不能一味追求难度。在初三,学生的个人学习压力较大、节奏较快,教师一不经意,就会使物理教学进入讲知识点、刷题的传统模式中。

(三)创设生活场景,改变固化思维

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但很多学生仍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立足于生活的基本应用能力,真正理解“应用”二字的含义。比如,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吸热和散热问题,像吸热降温快、水蒸气易蒸发等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身边无数的情况进行感知,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加深理解,同时也提高学习兴趣;再比如说重力加速度问题,完全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重力加速度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很多时候身边的无数小事都和物理学习息息相关,教师完全可以从物理学家的成长故事、物理的发展演变规律等方面入手,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再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电池,也能够理解正负电荷的问题,所以完全可以从电池引入“电动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正是因为有了电压,才能够使外电路中的正电荷能够通过电场的作用力,由正极流向负极,从而形成稳定的电流,起到一定维持作用。

(四)重视物理实验,改变单一教学方式

物理本身就是一个实验型科目,很多真理都来自于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关键点,通过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比如说很多复杂的电学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做成专题,主动引导学生们进行掌握和熟练,真正理解电学的魅力。当然,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学习,不断深入挖掘产生这种物理现象的本质,都能产生哪些现象,从而真正引导学生们认识物理的世界[2]

(五)传授兴趣专题,带动学生学习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的物理学书籍,也有很多课外读物,物理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其中有趣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机将这些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通过这周种手段,学生可以更直接、更有效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新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成长目标,从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初三物理课堂。物理课堂的合理性充足,才能为学生个人物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做出贡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让物理不断前行,进而转变当前的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初三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33):62.

[2]张立蓉.物理教学有效融入生活情景的策略探微[J].新课程(中),2015(11):152.

[3]刘佃庆. 核心素养下初三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