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器具制作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器具制作工艺研究

廖渊涵,曾妮,廖建忠

建水县廖建忠陶艺工作室  云南建水  654300

内容摘要: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同属中国四大名陶,二者在制作工艺上各具特色。本文从制作材料选择、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制工艺、打磨工艺等五方面对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制作工艺进行比较研,讨论二者在制作工艺上可相互借鉴之处。

关键词:建水紫陶  宜兴紫砂  制作工艺  比较

壶为陶制,陶与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云;壶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人煞费苦心选择适合器具来泡茶,让茶的色、香、味尽显其美妙神韵。中国四大名陶云南建水紫陶江苏宜兴紫砂、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等均拥有各自独有的魅力。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同属全国四大名陶,但是二者在制作工艺上各有千秋。在此本文对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的制作工艺做比较研究。

一、概述

宜兴紫砂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紫砂器肇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始为盛行,其中又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宜兴的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艺人们通过认真的选料炼泥经窖藏、淘洗等工序后,制成颜色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成品。造型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塑作,并施以丰富多样的纹饰加以美化。

建水紫陶产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紫陶之都的建水县。紫陶是云南省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建水紫陶是用五色泥土调配,经过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大道工序手工制作,再用1150-1180的高温烧制而成。陶器因色泽赤紫而得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建水紫陶以传统的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使用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等多种技艺手法,使之古貌淋漓,文气盎然。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

二、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制作工艺比较

陶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制作材料选择、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制工艺、打磨工艺等,本文分别从这五方面对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器具制作工艺进行比较研究。

(一)制作材料比较

泥料是陶器中的基本原料,泥料选择和制作陶工艺基础性工作由于地域和制作传统的原因,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泥料选择和配制有明显的区别。宜兴是石质原料,收缩率不到百分之十且粘性好。建陶为粘土原料,收缩率百分之二十且粘性差。

1、基本泥料的差异

建水紫陶泥料来自于碗窑村以西五公里的五彩山。基本泥料共分5种:白泥、青泥、五花泥、黄泥、红泥,将5种泥料按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其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这些矿物质对健康是如此好的多种矿物成分。宜兴紫砂的泥料主要取自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其中宜兴丁山的紫砂矿最适合做陶器泥料基本有3种:紫泥、绿泥、红泥(也称为朱泥)。紫砂泥属于粉砂质沉积岩,以硅、铝、铁为主。

2、配制工艺上的差异

建水紫陶现在基本各家的泥料配方不同,烧制温度也不同。工匠一般使用传统的手工制泥五彩陶土,分颜色堆放晒干,然后敲碎成粉末状,以便于更好地溶于水,再经过筛,筛弃粗砂杂质后,按制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多次淘洗滤去砂质,静置于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建水陶的色彩完全用天然泥料的颜色配制而成的,不同颜色的陶土配制比例完全取决于工匠们的经验。

宜兴紫砂所采用的紫砂矿石粉碎加工成紫砂泥料,经过调和还可以生成其他颜色。泥料加工分为机器加工和手工操作。宜兴紫砂统一泥料的配方、专业机械化生产,卖泥就专业制泥,不插足其他制作过程、规模化生产,泥料制作更加专业,质量也提高了,成本反而下降了。

  3、泥料的精选度上的差异

建水紫陶的泥料是要把夹杂在矿土中的颗粒状物体尽可能地去除,已达到在打磨后的光亮程度。当然这就制约了泥料的可塑性,在制作大件时成品率也就相对困难。建水紫陶的泥料收缩比约在16%-20%之间。宜兴紫砂基本不用打磨,在去除杂质后还可以人为地加入熟料粉、粗砂、钢砂等,增加泥料的可塑性,产品烧成后颗粒隐现化就更多,泥料收缩比例为:紫泥在8%-10%之间,朱泥、绿泥在12%-16%之间。

(二)成型工艺

建水紫陶的制作主要以传统手工拉坯、修坯而制成。独有的画、刻、填工序限制了打片工艺,因手工拉坯在坯体较厚的前提下,完成画、刻、填等工序,然后再修坯,这样可以快速而精确的完成作品。打片方式因没有修坯这道工序、制作工艺也不同,在坯体较薄的前提下,完成画刻填等工序后产生变形,字画处理不当等诸多原因,而造成成品率下降;由于泥性的原因,建水紫陶的收缩比远在16%以上,用镶身筒的方式来制作成型的话,很容易产生变型,成品率较低。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两者都是先做好各个部件,再把各个部件粘在一起,再进行表面精加工,特别是接口部分的加工。就手工捏作,对圆形的茶壶其壶身用

拍身筒的方法。对方形(包括四方、六方等)的茶壶其壶身用镶身筒的方法。宜兴紫砂的制作是经手工打片形式,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围身筒方式,方器则是镶身筒方式。

(三)装饰工艺

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在装饰工艺方面表现不同。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主要包括填刻工艺、镂空工艺和镶嵌工艺等三种,又先阳刻后填泥的填刻工艺

建水紫陶的主要装饰是在陶类中独有的湿坯装饰,雕刻填泥的工艺来完成,这样的装饰方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书写绘画,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动物,或写诗词、古文和行楷隶篆,以刀作笔再行雕刻,填以白泥刮扫的装饰手法,有中国山水画般独特的艺术效果。近年来,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更使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大增。

宜兴紫有雕塑、贴花、印花、彩绘、泥绘、镶嵌、磨光、绞泥、剔红等多种手法,总体方式是在半干的坯体上直接用金属刀刻上字画。宜兴紫砂装饰艺术,大体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艺人在制壶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将工艺进行自体装饰。另一种是通过艺人或他人在制壶过程中、制壶过程结束后刻意或注重茗壶造型,切壶、切题、切意、切名所进行的重新设计、策划、构思的分段式混体装饰。这二种装饰类型同时并存,相互辉映,使壶艺装饰技艺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到与日俱进的境地。

(四)烧制方式

  建水紫陶的烧制是煤气类原料,以氧化焰、还原焰两种烧成方法制成,烧制温度在1150℃——1200。氧化焰主要以少红色为主,还原焰以少黑色为主;建水紫陶烧制以各家自建的小型窑炉单独完成,因泥土配方不同,烧制温度也就不相同,生产成本较高,以茶壶为例,烧制成本为8元左右,

宜兴紫砂的烧制则以氧化焰为主。做好的紫砂器首先要阴干,大概要两三天左右。器坯阴干后装匣钵进窑烧制烧成温度在1150左右。宜兴紫砂在泥料配方一致的前提下使用规模化专一烧制。古代一直用龙窑烧制,解放后开始用倒焰窑,现在一般用隧道窑进行烧制。使用隧道窑等大型窑炉,成本低廉。以茶壶为例,烧制成本为1元左右。

(五)打磨工艺

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打磨工艺不同,宜兴不须打磨抛光。建水紫陶的打磨工艺为全手工无釉磨光,分为亮光和亚光、亚亮三种。所以说建水紫陶的无釉磨光工艺也是全国独有,值得保留,只是生产成本方面过高,应考虑尽量机械化打磨,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来增加市场竞争力。

宜兴紫砂则基本打磨工序,只有文献上见过晚清外销产品有过记录。现代紫砂壶增加了一道工序,叫做整口。做壶的时候刻意的把壶盖做的比壶身的口子大一点,烧制后加金刚砂在壶口和壶盖接触面上打磨,一直打磨到盖子和壶口吻合,这样就叫做整口。在紫砂器壶基本烧熟定型后(基本完成收缩),再通过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磨掉盖子子口多余的部分,使壶盖匹配。紫砂器烧成后还要有的还需磨光上蜡,有的还要抛光包铜、金银丝镶嵌等工序。

三、结论

建水紫陶因材料和工艺的因素,在形的把握上,盖的精密度上都不及宜兴。但建水紫陶自身的优势在于装饰与成色,在装饰上建水紫陶更能表现中国书画的神韵,体现出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其成色也是古拙多变,每一件都无雷同。如果在陶瓷界把瓷誉为冰美人,那么宜兴紫砂则可誉为童子,活泼而温润,此喻真切。紫陶则可喻为高士。《世说新语》云:熟读离骚且有大量空余时间者便称高士。属文人之列,高士者放荡不羁,不修边幅。

建水紫陶和宜兴在制作工艺上的特性赋予二者的在茶叶冲泡效果上的不同特点。一般情况下,由于普洱熟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溶物,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及保温性好,故选用紫砂壶冲泡为最佳。普洱生茶的冲泡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茶大叶种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紫陶壶,其特有的古典粗狂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文化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