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李淑怡

苏州大学

摘要:现代农业的多重问题敦促人们探究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农业。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重要代表,农业文化遗产中对水生态的保护(AHSAEC)正面临威胁。在本研究中,对AHSAECs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研究。AHSAECs的关键生态智慧是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将水产养殖与畜禽养殖、种植相结合,有利于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今,保护生态智慧、实现系统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发展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业生态制度;生态智慧;水生态系统保护;

1对农业文化遗产水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讨论

传统农业系统的生态智慧自2002年粮农组织发起的GIAHS方案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和强调,该方案是在现代石油农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背景下提出的。当GIAHS概念提出后,很多国家和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都响应并参与了该项目。2014年,GIAHS项目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正常预算,GIAHS的指定和保护成为一项常规工作。这一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设项目中的GIAHS高级培训开始在中国举办,帮助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保护传统生态农业。截至目前,GIAHS培训项目已举办6次,接受培训的国家超过5个。截至2019年11月11日,共有57个GIAHS分布在21个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可分为农作物种植(包括旱作农业和稻田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业等复合系统[1]。目前,为保护传统农业体系和生态智慧,还开展了GIAHS保护和监测工作。欧洲和东亚也建立了区域性的GIAHS联盟,以促进传统农业智慧保护[2,3,4]。综上所述,传统农业及其所蕴含的生态智慧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2我国对农业文化遗产水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模式众多。其功能和价值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保护和延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必要对水生态保护进行深入探讨、深入思考、生动利用、整体保护、负责任的继承和生态智慧的教育推广。

中国AHSAECs的可持续发展归结为两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如何继承和发展AHSAECs。

起初,在 "天人合一 "生态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水产业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复合型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水产生产与其他类型生产相互帮助、相互继承(在物质和能源利用方面)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简单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态农业实践逐渐转化为一些集约化、功效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其特点是内涵丰富,内部要素循环性强。这些模式的背后,蕴含着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

作为我国传统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水产养殖是有效利用适宜水域养殖水生经济动植物,加快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进一步促进自然资源增值和集约利用的生产部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创造了系统的养殖技术,探索出了一些综合效益好、适应性广的养殖模式。水产养殖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表明人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然而,虽然海洋、近海、陆地等水生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反馈平衡能力,但科学研究和最新证据表明,它们实际上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系统。因此,在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处理好资源利用、环境改造和水生生态系统平衡维持之间的关系,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等传统生态智慧的指导下,我们的祖先从宏观农业技术社会经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因时、因地、因物对天然或人工水域进行生态规划和适度开发。他们通过生态工程的方法优化水域生态,疏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通道,繁育和保护当地优良的水产品种,对养殖对象进行适应性管理,逐步在生态系统层面上发展 "自然 "的水产业。后来,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全面进步,农、林、牧、副、水产业之间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各产业在生产投入和原料来源上更多地利用其他产业的产品或废弃物,使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循环再生的生产机制。根据整合的产业分支数量,可分为一元、二元、多元生态农业模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中的水、陆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成为可能。因此,水产养殖是形成传统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环节。与水产养殖相关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有以下几种。(1)一元化模式又称生态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是多品种家鱼的多养殖技术,应用范围广;(2)二元化复合模式主要有稻田养殖模式、池塘堤坝养殖模式、鱼-畜-禽养殖模式(如草-猪-鱼模式)等。这些模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操作简单、对人力管理要求不高、综合效益高的特点;(3)多元复合模式主要是太湖多产业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对环境条件、资金投入、人力管理、工人综合技能要求高,适合劳动力大、组织有序的家庭。这些都是现代AHSAEC的雏形或前身,古代模式和现代模式包含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基因。

其次,随着资源、环境、人口对世界农业发展的负担日益加重,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和进步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AHSAECs的多功能性和独特价值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有着悠久的淳朴的生态农业传统,有着深厚而优良的生态农业基础。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在继承传统、保留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或创造了一些新的模式,如 "海湾鱼-虾-贝-藻共养模式"、"林-菜(草)-畜(禽)-沼-鱼复合系统 "等。"果-菜-禽-鱼-蚌复合体系"、"林-菜-鸭-鱼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林-果-禽-沼-鱼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林-鱼-鸭-鸟立体多层生态农业模式 "等。 在现代生态模式中,鱼塘定期清淤产生的污泥仍用于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庭院沼气池的建设,为生态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畜牧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联系起来,从而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循环的生态体系,促进水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这是贯穿古今的中国生态智慧。

3 结论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国际社会和很多国家都在强调农业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的国家。本研究主要针对AHSAECs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可持续传承机制。

与其他大多数AHSs不同,AHSAECs通常是一个多复合生态系统,指的是山地、水区、森林、农田、草原等[4]。以水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水产养殖为核心,AHSAECs通常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两个及以上的部分AHSAEC能够继承和发展到现在,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创造的AHSAEC的可持续性;二是农民不断吸收先进农业技术的适应性管理和传统农业社会中构建的稳定的传承机制。在AHSAEC保护中,由于可持续的文化传承对AHSAEC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应该更加重视。传统的生态智慧,如生态思想、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等,都可以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进行保护。只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就能够有效地实施AHSAECs的管理制度,保证AHSAECs所在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文华,成升魁,梅旭荣,刘某承,洪传春.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16,18(01):56-64.

[2]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资源科学,2010,32(06):1015-1021.

[3]Min, Q.; Zhang, Y.; Jiao,W.; Sun, X. Responding to common quest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n China. J. Geogr. Sci. 2016, 26, 969–982.

[4]Zhang, Y.; Li, X.; Min, Q. 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ervation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IAH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J. Clean. Prod. 2018, 204, 553–563.

[5]张永勋,刘某承,闵庆文,伦飞,张灿强.陕西佳县枣林生态系统环境适应性及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干旱区研究,2014,31(03):41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