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梳理路径——以井开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城市公共交通梳理路径——以井开区为例

汤玲玲 

身份证号:320911198511040629  224000

 城市公交作为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其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如何将影响着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后,新型城镇化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承载城市力量的公共交通,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每次城镇化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空气、水质、土壤的严重污染等。而在我国,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各个城市希望解决的问题,更是正在兴起中的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随着中小城市城镇化工作的积极推进,我国形成全面的汽车社会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相应的社会体系配套建设并不完善,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保压力、能源紧张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如何规划建设符合新型城镇化特征、以人为本、绿色的路网规划、交通管理至关重要。对此,落实城市公交优先战略,推行绿色出行已是势在必行。

1、现状公共交通概况

1.1井开区现状概况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南,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

1.2现状公交线路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共有途径和内部公交线路6条,分别为61路、81路、83路、86路、88路和89路。61路和83路为长途公交干线,89路为内部公交干线,81路、86路和88路为公交支线。

1.3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1)居民出行调查概述

居民出行调查是调查城市居民在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天中利用什么交通工具,在上面时间,出发和到达地点以及用地性质是什么等等。通过调查,掌握城市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特征和流动规律,为编制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10月,调查人口约1400人,抽样率为2%。

(2)出行次数

根据对井开区居民出行的调查统计,现状井开区居民平均出行次数为2.85次/人日,井开区日出行总量约20万人次,公交乘客日出行总量约为2万人次,公交分担率10%。

(3)出行方式构成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和步行是井开区现状交通的出行主体,四者之和占出行总量的82.2%。小汽车出行占5.2%,公交出行占10%,公交出行分担率较低,这与城市的规模较小以及井开区是一个产业园区的特性有关。

1.4存在问题

(1)公交服务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公交优先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井开区存在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偏低,公交候车时间长、换乘不方便等问题。据调查,井开区乘客对公交站距离远和等候时间长最不满意,比例分别达到26%和22%。其次是不准点、车内环境不舒适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力和对公众出行的吸引力。

(2)现状公交不能满足井开区未来发展的需求。 

随着近年来井开区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跨越铁路向东拓展之后,井开区城区空间迅速扩大,原来的公交设施和公交线路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需要在线路设计、公交服务设施上进一步调整、完善。

(3)公交服务设施用地保障不到位,线路及场站设施缺乏科学规划。 

长期以来,井开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公交服务设施用地比较缺乏,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使得公共交通也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机不可失,亟需在公共交通方面有所突破。

2、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2.1公共交通需求预测综述

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是路网规划的主要依据,对路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至关重要,公共交通需求预测与总体规划相对应。

井开区公共交通需求预测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从权方式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着手,同时进行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布预测,从而得到井开区规划年公共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该方法考虑了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整个交通系统的内部平衡以及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发展。

2.2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基本稳定在2.0-3.5之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出行次数有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出行距离长、耗时长和出行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人均出行次数基本保持平稳缓慢增长。

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显示井开区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85次/人*日,出行总量为20万人次。

2030年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取3.0次/人*日,按照规划人口17.8万计,井开区2030年总出行量为53.4万人次。

3、线网方案调整优化

(1)长途常规公交干线

从吉安主城区开往万安、泰和等长途公交干线途径井开区的公交线路本次规划不作阐述。

井开区现状有两条长途公交线路,分别为61路和83路。考虑到未来井开区与城市主城区、吉安县城融为一体,井开区与这些区域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与吉安火车站以及吉安西站等交通枢纽的换乘。

规划共设置五条区域性的长途常规公交干线,保留现状两条长途公交线路,新增三条长途公交线路。长途一号线连接吉安南站与吉安西站,长途二号线连接吉安南站与吉安火车站,长途三号线从吉安县工业园出发,经深圳大道,连接庐陵新区。

(2)内部公交干线

现状井开区仅有一条89路公交属于公交干线,规划共设置3条公交干线,对89路公交进行保留,新增两条内部公交线路,分别为90路和91路。

(3)内部公交支线 

公交支线结合城市公交覆盖及末端出行需求等,依托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网络进行建设,围挠换乘枢纽及快、干线的分布,构建覆盖公交出行盲点与薄弱点,承担了各区内部的微循环出行,进一步扩大了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消除公交服务盲区。规划井开区设置5条公交支线,保持原有的3条公交支线,分别为81路、86路和88路,新增2条公交支线。

铁路东组团新增两条公交支线,92路和93路。

4、措施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公共交通发展机制保障

在统一井开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想基础上,出台政府层面的政策文件,加快建立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相关考核指标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考核评价项目中一并考核。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考评结果与中央、省级、市级公共交通补助资金挂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同时作为经营期满后,公交经营准入退出的机制的参考指标,实行优胜劣汰。 

4.2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规范公交补贴优惠制度

根据国发〔2012〕64号文和赣府[2013]34号文的要求,井开区管委会要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资金,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在资金上统筹安排,重点扶持。政府公共交通补贴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例如,结合公务车改革,探索把职工每月车补的一定比例,按月打入个人公交卡,引导鼓励职工乘坐公交车,每月结余部分可纳入吉安市或井开区管委会公共交通发展基金,统筹使用于公交发展。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4.3落实公共交通用地和其他配套设施保障

目前要抓住井开区城市扩容提质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优先安排公交用地,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明确地块的建设用地性质、建设使用强度等控制性指标。交通主管部门合理确定公交用地需求,规划、国土和建设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落实公交用地。积极探索井开区公共交通土地利用综合开发模式,允许公交企业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对用地综合开发,并加强监管,使公交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用综合开发的收益来解决公交发展的资金瓶颈;经营期满后,相关公共资源仍收归国有资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