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形态与公共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4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形态与公共构建

岳蕾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江苏省 南京市21115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空间,具有明显的政治文化教育属性和人文价值,彰显着新时代特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特征,反映了社会环境下国家、集体、个人普遍价值观念和公共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青年主体活跃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中,受到公共空间物质、文化、思想等各种价值形式的作用与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突出的教育性、政治性、公共性对公民具有现实的教化、指导作用,客观上强调了培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形态和公共构建的必要性。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克服公共空间构建的阻碍因素,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公共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多次出席和考察调研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系列讲座和专题活动,对思想政治领域公共空间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想法、新期望。青年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尤其要重视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意识培养和公共建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这一实践场域,对青年意识和观念进行主流化塑造、空间构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教育效应和思想意识形态作用,促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政治化、教育化、公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公共空间内涵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一种独特的公共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与价值属性的,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之交互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是一种独特存在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具有实体化的环境主体,是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公共场所这一载体的高度概括,囊括了物理意义上的实体空间和思想精神上的公共空间,是相对于个人私人空间而言的,对于生活的大众主体具有共享、共建、共在的特性,是人们行驶社会权利和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重要场所,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规则和道德标准,人们在公共空间内交往、互动,本身就带有思想政治理念的疏导作用,执行着约定俗成的道德和社会秩序,自觉地培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从此处可以看出公共空间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此外,公共空间也经常受到文化熏陶、政治内涵化,形成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历史人物的故地被人们很好传承下来,作为培养青年精神文化的给养之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收藏领域都是对公共空间的思想化、意识化,作为思想政治公共空间而存在。

(二)公共空间是一种半开放型或开放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从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内涵联系,可以将公共空间理解为半开放型或开放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半开放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具有一定物理意义上的局限性,强调在特定场所或特定标志性指标内开展的有限思想感情交流活动,其教育对象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特定性,这种形式下的公共空间也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开放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不固定性,范围及内容都较为广泛和大众化,受教育对象、场所、受教育形式都体现出多元化、开放化,这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具有很好的传播教育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群都可以在这种公共空间中找到情感宣泄点,在思想政治内容里找到精神共同点,无形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渲染,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体验过程。网络作为虚拟世界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新时代下另一种不具有实体性质的公共空间,因为其交流范围的广泛、交流形式的无障碍、交流成本的低廉、交流操作简单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情感、思想、文化、意识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主要沟通途径,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开放型公共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着无以比拟的优势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依托于实体或虚拟公共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受众群体是每一个社会中的人,而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等实践活动都是作用于公共空间的,有着明显的公共载体。这些显著特征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依托于公共空间,人们思想形成、发展必然要在公共空间里得到完善和提高。实体性公共空间为人们承办思想政治活动、文化艺术交流、情感互动提供了面对面沟通、交谈的公共平台,使教育者与受教者在公共空间里形成思想潮流,相互作用于主流意识形态里,激发出思想政治教育新气象,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强大教育价值与意识培养意义。一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历史特色的公共空间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人们经常光顾、活动于这些文化场所里,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培养了公民素质,也锻造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历史文化水平,对思想意识形态培养具有强大教育意义。同时,虚拟性公共空间打破了以往因距离限制、无法抗拒的外力因素的影响,在更大范围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利用其空间的无限定性、时间的全覆盖等优势方面,可以充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二、培养青年思政教育公共空间意识必要性

(一)青年是社会公共领域的一份子

社会是人的集合,也是人们相互活动的集合。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人们在长久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想、行为在遵循一定道德理念、自然规律下逐渐演变建造起来。人类创造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群体根据一定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开展具有思想道德建设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公众教育的一部分,它由每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来共同参与,其效果和影响也是全体人员所共享。青年作为社会人的一部分,天然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必然也为社会积极健康发展而努力拼搏,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这也间接决定了青年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按照社会公共价值要求传播思想政治观念的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以公共实践为基础,以教育和引导公众认同、遵循和实践公共精神和思想为基准,促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化公共利益的公共空间。以此,青年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一份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实践主体,有义务也有责任培养公共意识,维护公共利益。

(二)青年作为企业公共环境的活动群体

企业作为青年离开校园后继续学习成长的园地,拥有多样的物质、精神资源,掌握着诸多的知识,配备了高知识管理者,在这个公共环境里,青年进行着思想观念、政治理念、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意识形态交流与塑造,增强公共理性、公共人格、公共责任、公共利益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公共化发展和塑造需要通过企业这个公共环境来营造和完善,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具有公共化、实践化、教育化等显著优势。企业这个思想道德教育空间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需要青年这一活动群体的广泛参与,才能达到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参与需要正确思想意识来支撑,没有正能量的积极态度将无法真正了解公共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和存在价值,也无法培养青年的公共参与能力。只有注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意识的培养,才能让青年在企业这个公共空间里摆脱 “死读书”的牢笼,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转身。

三、影响青年思政教育公共空间意识成型的现实因素

(一)以人为本主体意识的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建构需要人来完成,其归根到底需要人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塑造完成,需要“依靠人”来组织建构。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上要以人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才能让受教育者即青年主体置于价值主体地位前提下,开展包括管理者、企业及青年在内的社会公众参与主体积极主动发挥思想意识促进思想道德教育提升的教育活动。但是,反观现实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建构,尤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性空间建构,受到社会市场经济本质以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的思想意识观念的制约、受到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至上的目标化影响,人本主义意识被边缘化严重。这些因素都客观上制约了青年主体思想政治公共空间意识的成型和发展。例如,很多企业建设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只是追求面子工程,甚至是为了达成某一管理者的成绩,没有从员工角度出发来检验公共设施和场所的实用性和教育性,员工需求只是处于次要地位;还有一些企业公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存在“形象问题”,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检查任务,甚至为了配合检查制定一些没有说服力的规矩和限制,严重制约了青年员工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让青年员工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情绪,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成型起到阻碍作用。

(二)缺乏主流意识价值理念导向的引领

从主流意识价值理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既是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和情感的空间载体,又反映了国家对社会和个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意识形态立场和要求。培养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须要加强青年的主流意识价值形态教育。而处于新时代的青年,大多受到复杂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很多青年的思想杂乱、意识迷茫、行为乖张不受约束、价值观凌乱,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一套全方位主流意识价值理念来引导,没有很好的对主流意识进行必要强制性的灌输和规训。例如,企业只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社会对青年的人身自由相对尊重,提倡言论自由,思想多元化,忽视了对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培养方面的重视;青年群体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的关键阶段,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网络世界的多元化思想冲击,对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有很大的迷茫性和疑惑感,更无法形成前卫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

(三)个体意识重于公共交往

传统型社会再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出现了个人主义膨胀甚至趋于偏重的局面,想要达到个人满足与私欲,试图摆脱公共空间的束缚,青年主体也受到现实因素影响和利用,情感与理智、道德与私欲失去平衡,普遍存在公共道德意识衰退和缺失,五六十年代传统温情场面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阻隔

,家家戶戶之间公共交往被陌生人社会所替代,整个社会淡漠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不良风气正在不断侵蚀着青年主体公共道德理念的完善形成。青年个人主义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只关注自身和周边熟人社会的道德修养与人际交往,而忽视了社会整个大公共空间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缺乏对公共空间中公共交往规则的认识和公共道德的培育,造成青年普遍对公共事务关注度低,不愿参与公共社会交往,活在自我意识里,只注重对个人私欲的追求,公共性公共道德、公共空间意识几乎在青年群体心中没有位置可言。个人主义盛行,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这种现实环境中生活成长的青年难以理解和处理自我满足与公共利益、公共交往之间的关系,更不好把握二者的孰轻孰重,间接导致了青年公共交往能力的萎缩,自私自爱与自由主义的泛滥。

(四)青年参与公共活动被动缺乏选择性

青年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处在一个未完全成熟的人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处于相对稚嫩的状态,离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社会、集体、企业等等共同体的倾力帮助和指导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公共活动空间为青年呈现的形式,不仅仅是正面力量展示,也有负面意识的干扰,容易造成青年主体的困惑;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处在一个相对疏离位置,对青年主体的真正意图和行动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开发,只是遵循上级指示、制度和条款设计教育活动和公共服务,青年主体只能被动去接受和承担所有的活动内容;部门或小组的单一性和小团体性,造成青年习惯性依靠内部解决一切问题与困难,把自我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有问题不懂去适时适地求助于公共群体,隔离外界对自己的友善,排斥进入公共空间;由于领导与青年员工天然的不平等地位,在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工作实际而忽视交往实际,处理原则不以青年的公共交往实际需求为导向,在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上领导和青年关系有裂痕,参与公共活动上被动接受,容易表现出公共道德信仰缺乏、价值观偏执等思想政治状态。

四、培养青年思政教育空间的公共建构策略

(一)培养青年公共参与意识

培养青年的公共参与意识既是时代进步的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更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关联性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也在日益增强,社会各领域的相互交融,都间接影响着青年公共思想道德意识必须与社会要求高度契合,这种公共道德意识必须基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来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是对参与公共空间活动所要遵循的公共道德、公共规范、公共行为等方面的系统性、深层性总结和思想反馈,只有不断通过参与公共活动才能有效培养青年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青年公共参与意识,可以让青年主体理智面对公共生活与私人空间的关系,理解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完善公共道德意识的能力培养,在公共事务处理中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平衡点,划清“公、私”界限,而不仅仅是公共事件的旁观者,能够真正参与到公共实践中,塑造公共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注意对青年公共参与意识中对规则、制度的培养,把公共交往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对公共意识的培养,可以更好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氛围,构建生态化公共空间。

(二)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规训

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训手段。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教育目标的难度系数,决定了对青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必须通过规训手段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意识构建实际就是对意识和理念的主流化规训过程。青年主体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里开展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规训行为,可以不断完善青年的认知、约制、思想、个性甚至作用于行为,诱发青年不断被规管、改造、重建,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青年主体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实现意识的主流化、大众化、社会化,科学、有效地建构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构是一种科学的实体化规训形式,能形成一种普遍化、社会化的主流意识教育力量,进而提升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其行为举止充分体现主流价值观,进而实现青年主体之间、青年主体与其他主体间的和谐共处,真正完成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识的科学规训。

(三)搭建具有思政教育理念公共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行为主体、理念内容和行为客体的共同参与完成。青年作为行为主体需要不断在公共空间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在公共空间里不断加强对公共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鉴于公共空间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播方式应该学会利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等存在形式来实现其内涵的价值取向,尽可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对公共空间的价值引导。公共空间范围的广泛性、受众群体的复杂性,凸显出培养公共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青年一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空间的正确价值引导作用,通过正确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引导公共空间的良性建设和管理,让公共空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成熟起来。搭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公共空间,可以改变传统公共空间的局限性,加入更多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意识,丰富青年主体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开展企业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能完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青年主体参与到公众生活的谈论、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钱美玲,丁三青.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意识形态逻辑论析[J].理论导刊,2021(8).

[2]展伟,管爱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建设的主要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

[3]仲昭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掌控研究[J].企业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

[4]卢岚.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缘起、动力机制与价值勘定[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5]张凯,张澍军.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渊源和逻辑脉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