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08002-2022《新生儿纺织产品》标准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FZ/T 08002-2022《新生儿纺织产品》标准解读

魏伟伟 ,汪华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功能纤维及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合肥 230051

摘要:本文对FZ/T 08002-2022《新生儿纺织品》标准进行解读,介绍标准出台背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方法标准等内容,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机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纺织品;标准;解读


新生儿处于生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其生理机能不完善,行为能力低下,属于特殊群体。虽然新生儿纺织产品在基本安全方面执行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在一般产品性能方面,主要参照GB/T 33271-2016 《机织婴幼儿服装》、GB/T 33734-2017 《机织婴幼儿床上用品》、FZ/T 73025-2013 《婴幼儿针织服饰》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相关标准数量比较多,但也存在着标准分散,协调性不够强,无专门针对新生儿纺织产品的标准规范,这些新生儿纺织品质量参差不齐,给新生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更有色牢度差给新生儿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立项制定FZ/T 08022-2022《新生儿纺织产品》标准。可以完善和规范新生儿纺织产品性能,规范市场竞争,作为企业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也可以为家长选择用品时提供参考依据,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适用范围

FZ/T 08002-2022《新生儿纺织品》适用于新生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包括服装、袜子(脚套)、帽子、肚围、手套、毛巾、包巾(被)、睡袋、床上用品等。

2、术语和定义

GB 317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标准,此处特别说明新生儿的定义:胎儿娩出母体自脐带结扎起至28天的婴儿。

3、内在质量要求

3.1 纤维含量

纤维含量按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执行。

3.2 强制安全指标

由于新生儿生理特殊性,内在质量要求考核中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重金属(铅、镉)、邻苯二甲酸酯、燃烧性能、绳带、附件锐利性、附件抗拉强力均按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A类要求执行。


3.3 附加安全指标

(1)致敏染料

考虑到新生儿纺织品可能会用到致敏等染料,新生儿通过接触、舔舐等途径接触时,可能导致有害染料进入新生儿体内产生伤害,有必要对其进行限量。新生儿纺织品对致敏染料的指标要求与GB/T 18885-2020《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一致。

(2)可萃取重金属

考虑到纺织制品在印染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染料、整理助剂都含有重金属,当纺织品上残留的重金属被人体吸收,超过一定的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新生儿特殊群体。除了对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重金属(铅、镉)考核外,还对可萃取重金属(锑、砷、铅、镉、铬、六价铬、钴、铜、镍、汞)进行考核。

3.4 吸水性和脱毛率

毛巾掉毛现象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留在面部的纤维干燥后极易随呼吸进入鼻腔,会刺激黏膜,引起身体不适。针对新生儿纺织品中的毛巾类产品,吸水性和脱毛率是核心指标。

3.5 色牢度

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 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褪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准中考核的色牢度有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皂洗、耐唾液、耐奶渍、耐尿渍色牢度。色牢度的各项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色牢度项目的技术指标

项目

要 求

耐水(变色、沾色)  ≥

4

耐汗渍(变色、沾色)≥

4

耐皂洗(变色、沾色)≥

4

耐唾液(变色、沾色)≥

4

耐摩擦(干摩)≥

4

耐摩擦(湿摩)≥

3-4

耐尿渍(变色、沾色)≥

4

耐奶渍(变色、沾色)≥

3-4

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增加了耐尿渍色牢度和耐奶渍色牢度。新生儿新陈代谢快,排尿比较频繁,吐奶现象也较常见,而尿液、母乳与纺织品接触后,会使织物燃料对新生儿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同时,服装原来的颜色也会发生一些改变。GB/T 40264-2021《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尿渍色牢度》、FZ/T 73066-2020《针织孕产妇文胸》这两项方法标准的出台,为相关测试提供了依据,说明这两个色牢度对提高新生儿纺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非常重要,因此针对新生儿纺织品增加这两项色牢度的考核。

3.6接缝强力

睡袋在使用过程中,缝口经常受到摩擦、拉伸等作用,而导致缝纫线断裂或面料破损,影响服装的外观和耐久性。如果睡袋接缝强力不够,接缝处如有开线的话就可能缠绕孩子的手指脚趾,造成伤害。因此需要考核接缝强力。

3.7 衣带抗拉强力

新生儿服装通常采用系带式闭合方式,系带接缝处在日常穿着过程中不断受外力拉伸、扭曲,易造成接缝处面料破裂,强力不够,衣带可能发生脱落,引发新生儿吞食、吸入等危险。因此测试方法按GB/T 3923 .1规定执行,指标则与FZ/T 73025《婴幼儿针织服饰》保持一致,规定为≥40N。


3.8外观质量要求

外观质量考核主要有表面疵点规定。因为新生儿纺织品更注重的是舒适性和功能性,在外观、时尚性要求不高。因此表面疵点检测进行了简化,重点关注影响使用的一些关键因素。其中对新生儿使用时可能引起不适感和伤害的因素如缝纫油污线、熨烫变黄、缝纫不平服、破洞、磨损等规定不允许;色差主料要求不低于4级,里料不低于3-4级;色花、印花不良要求不允许,与婴幼儿针织服饰优等品保持一致。

3.9其他要求

3.9.1附件要求

(1)衣带接合处应平整平服。(2) 睡袋、服装类产品不应使用拉链,如果使用,则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拉链与皮肤直接接触。(3)新生儿纺织产品不宜使用粘扣带,如果使用,则应选择柔软型粘扣带。(4) 新生儿纺织产品颈部的纽扣、拉链头等部件,应采取挡布遮盖等方式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5) 新生儿纺织产品的耐久性标签应为柔软材料制作,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若耐久性标签对产品使用有影响时,可不采用耐久性标签。(6) 新生儿纺织产品不应使用绣花、珠绣、流苏、贴片等装饰性附件。

3.9.2缝制要求

应采用与所用面料、里料性能、色泽相适宜的缝线,不应使用单丝缝纫线;缝纫线迹应顺直,松紧适度,无跳针、漏针和脱线;线头应修清,与皮肤直接接触的部位不得有易损伤皮肤的线头和接缝。

3.9.3残留金属针

新生儿纺织产品上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新生儿纺织产品的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

4、结语

新生儿纺织品标准的出台弥补了婴幼儿纺织产品行业标准的不足,极大地规范了工厂对新生儿的生产和设计,引导该类产品向着高质量、高安全性方向发展。综上所述,本标准既结合新生儿本身特点,也结合婴幼儿标准来设定,故考核指标也比现有的标准高,为新生儿穿着的舒适性和的安全提供了质量保障。本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新生儿纺织品行业标准的空白,能够有效地规范市场,给相关部门对新生儿纺织品质量监督提供了依据,也能够引起消费者对该领域的重视,最大程度确保新生儿纺织品安全。

参考文献

[1]FZ/T 08022-2022 《新生儿纺织产品》[S]

[2]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S]

[3]GB/T 33271-2016 《机织婴幼儿服装》[S]

[4]GB/T 33734-2017《机织婴幼儿床上用品》[S]

[5]FZ/T 73025-2013 《婴幼儿针织服饰》[S]

[6]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S]

[7]GB/T 18885-2020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S]

[8]GB/T 40264-20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尿渍色牢度》[S]

[9]FZ/T 73066-2020 《针织孕产妇文胸》[S]

[10]GB/T 3923 .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