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结合”,以美育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诗画结合”,以美育美

梁秋莲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桂路小学 530002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独特的音律和和谐的节奏传唱千百来。古诗词的魔力在于辞藻达练简洁,但是它的内容却非常多姿多彩,具有天马行空的夸张色彩。古诗词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符合我国低年龄段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古诗词与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有机融合,让我们的学生古诗学习之美、之雅,打破学科间的隔阂,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艺术水平,在“双减”背景下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知情意行。

【关键词】诗画结合 小学语文

在语文课堂的古诗学习中,把抽象化为具象,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诗配画体验诗歌的深刻寓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诗画合一”是创新语文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丰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并且,它可以让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双减”对于课堂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注重兴趣,激发潜能

语文将美术内容通过形象描绘,展现美术作品的形、神、情。美术融入小学语文古诗学习时,首要任务应该激发兴趣。利用语文和美术课堂的结合点,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逐渐推动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运用美术资源,特别是古诗这么唯美的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文体,我们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难题:如果美术资源被不恰当地引用,它们反而会破坏诗画结合之美。因此,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不能仅让学生用传统的读背然后简单解释某个事物在诗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掌握的古诗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内心感受。比如在教授《元日》一诗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春节时会做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诗的共鸣,然后才顺势讲解古诗意思和“爆竹”、“桃符”等意象在诗中的意思,紧接着让学生连词成句,表达古诗意思:春风送暖入屠苏。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这样步步引导,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于这首诗的探索欲望和想象,既不破坏古诗的美也帮助学生建立绘画所需要的具体意象的串联。这才是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夯实识记,为融合奠基

在小学阶段,要把语文教学和美术有机融合,虽然是新的尝试,但依然不能忘记古诗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以记为本”。只有充分积累各类古诗,才能为美术的的融入提供素材和想象奠基。

首先,熟记古诗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这个课程的学习目标之一是会写“送、挑”2个字。通过动作、看图片等方式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用多种方式理解“萧萧、促织、篱落”等词语的意思。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记录文字和图片所表现的美。

其次,尝试表达观点。中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只能用具体浅显的文组来记录自己的感受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让学生将绘画艺术融入古诗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词”和“画”。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画面感的古诗。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它的内容,还要结合生活的实际去体验它所蕴含的情感。比如,《夜书所见》中,在理解“客”蕴含的情感时教师可以说,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和江面,在这样的夜晚,假如你一个人身在外地,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因为独孤寂寞,你会想到什么呢?想象画面再分享感受。会有学生说到:“我能感受到诗人站在江边,深秋的凉风吹在他身上,诗人感到很孤独。”对于学生来说,他的感受已经是一幅画。因此,对学生来说,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绘画表达出来,这将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三、引导鉴赏,感受诗情画意

许多古诗与绘画或者美术紧密相关,如中国山水画和古诗。无论是在评价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时,人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诗与画是同源的,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教师可以以诗解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中年级的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古诗词。教师可以用鉴赏中国画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让他们在参与欣赏中国画的同时展开想象。例如:

花草:梅花代表不畏苦难;兰花代表高洁;菊花意味着脱俗隐逸;牡丹代表美丽和财富。

气候:小雨代表活力;暴雨代表着不受约束的热情;云和雾代表模糊朦胧;波浪代表人生的起伏;雪代表无邪纯洁。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审美体系。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诗画创作活动,让学生受美的影响,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首先感受节日的氛围,

让学生思考: 古诗描绘了哪个传统节日? 接着,问学生:读了古诗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时候学生已经初步对古诗有了画面感和情感基调,再通过常识的插入,比如菊花、茱萸、登高等特定事物的特定意象,紧接着让学生自己理解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融合入画,加深情感体验。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理”、“诗中有情”,在古诗学习中融入美术,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

四、以诗为参照,培养思维力

以诗歌为参照,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苏轼曾提出“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展示的诗情画意,并将诗歌转化为形象来表达,丰富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水平,以美术形象的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具意义的场景。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惠崇春江晚景的美丽风景视频,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然后,开始解释诗题,让学生大声朗读。在这段时间里,老师根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为学生预留了五分钟,学生结合诗句和插图谈谈自己想象到什么画面,将画面绘画下来。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古诗词所描述的内容。学生利用古诗内容发展绘画思维,从多个角度描绘古诗内容,更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通过艺术绘画,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并注意到其中所表现出的景象。不仅仅是古诗,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和诗歌也可以通过美术思维来理解,内容可以提炼成绘画,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更深刻地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尤其是汉语教学中描述场景和建筑的文章过于抽象,更适合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绘画更直观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五、结语

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本中诗文所表现出的诗情,并且将诗情转化为图画加以表达,丰富美术创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以美术图画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有深意的情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双减”政策推动下,教师应善于找到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结合点,将两者融为一体,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然.《诗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

[2]李超香.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研究 [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