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型项更改后再标识规则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62be50a96dadc_html_dacd9959af696f5a.png

构型项更改后再标识规则探讨

庞宇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产飞机的蓬勃发展,机载设备国产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构型管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作为构型管理要素之一的构型标识,每个机载设备供应商都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将应用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本文将对机载设备及其下面各层构型项更改后的构型再标识规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构型项 更改 再标识

Discussion on the rules of re-identification after configuration items are changed

PANGYU

(CETC Avionics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ircraft in recent years, the demand for localization of airborne equip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and the role of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one of the elements of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each airborne equipment supplier has its own rules that will be applied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of the produc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nfiguration re-identification rules of airborne equipment and the configuration items of the layers below it.

Key wordsconfiguration item change re-identification


构型管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军事工业,后来应用到民机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复杂飞机产品的开发与维护,使得飞机制造商和开发商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需求变化。

不同的机载设备供应商,有不同的构型项标识规则,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件号和版本独立,件号加版本构成构型项的唯一标识;另一类是只用件号对构型项进行唯一标识,件号中包含版本。

当产品及其零组件发生了更改,为了保持可追溯性,需要识别新的构型状态,对应的构型文件的标识需要更新,但构型项的标识不一定需要更新。本文将针对件号和版本独立标识的构型项,在各种更改场景下的再标识规则进行探讨。

  1. 概述

    1. 构型管理

构型管理是应用技术、管理和监督,贯穿于产品定义、设计、生产和支援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程序。它通过执行构型标识、构型控制、构型审核和构型纪实等手段,记录构型项的性能、功能和物理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过程和状态,并验证它们与需求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所有构型项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跟踪性。 

    1. 构型项

构型项是满足其最终的使用功能并被指定进行单独构型管理的任一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件。构型项是构型管理的基本单元,其经过构型管理最终得到产品的确定构型。本文中提到构型项包括零件、组件、整机和软件。

    1. 构型标识

构型标识包括选择产品的构型项,为其赋予唯一标识,并在技术文档中记录其性能、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1. 构型文件

规定构型项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构型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1. 构型控制

构型控制即工程变更控制,目的是防止构型项及其构型文件被随意更改而导致混乱。


  1. 更改评估和场景

    1. 更改必要性评估

更改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而且越往后更改的成本越大,所以每次更改前都需要评估更改的必要性,经评估后必须要更改才更改。

    1. 更改发生的场景

场景一:更改对象从未加工过,无实物;

场景二:更改对象加工过,有实物,但从未交付过客户;

场景三:更改对象加工过,有实物,且已经交付过客户。


  1. 更改后构型标识规则

    1. 构型项升版规则

更改构型项的版本号,简称为“升版”。

构型项升版规则适用范围:适用于取证前构型项更改、或取证后构型项小改,这些更改不影响构型项的功能和物理上的互换性。下面将结合不同的构型项,在不同更改场景的情况进行探讨。

      1. 零件

更改原因:零件图纸有非勘误性更改。

升版原则:

  1. 场景一:零件版本不用升版。

  2. 场景二:如已有实物能全部执行本次更改,或者全部报废,零件版本可以不用升版;否则,零件版本需要升版。

  3. 场景三:零件版本需要升版。

      1. 组件

  1. 更改原因一:下层硬件更改,但不影响组件的功能性能,如元器件原位替换;

升版原则:所有场景,组件版本不用升版;

  1. 更改原因二:下层软、硬件更改,影响组件的功能性能,如软件升版、组件物料清单中下层构型项有变化(包括下层构型项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下层构型项使用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下层构型项件号有变化)等。

升版原则:

①场景一:组件版本不用升版。

②场景二:如已有实物能全部执行本次更改,或者全部报废,组件版本可以不用升版;否则,组件版本需要升版。

③场景三:组件版本需要升版。

      1. 整机

更改原因:下层软、硬件更改,影响整机的功能性能,如软件升版、整机物料清单中构型项的有变化(包括下层构型项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下层构型项使用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下层构型项件号有变化)等。

升版原则:

  1. 场景一:整机版本不用升版。

  2. 场景二:如已有实物能全部执行本次更改,或者全部报废,整机版本可以不用升版;否则,整机版本需要升版。

  3. 场景三:整机版本需要升版。

      1. 软件

更改原因:软件可执行目标码发生更改。

升版原则:

  1. 场景一:软件无场景一。

  2. 场景二:软件版本需要升版。

  3. 场景三:软件版本需要升版。

    1. 构型项换号规则

更改构型项的件号,简称为“换号”。

构型项件号换号规则适用范围:

  1. 更改后的构型项和之前的构型项不再具有功能和物理上的互换性;

  2. 更改前后的两种构型状态的构型项都要保留,则新状态构型项需要更换件号;

  3. 取证后构型项大改,大改后的构型项需要更换件号。

  1. 结语

本文介绍了几种构型项在常见更改情况下的再标识方法,然而更改的原因和场景各不相同,文中无法一一列举,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需要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结合更改的原因和场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决策,从而得出构型项的再标识规则。


参考文献

[1] 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S]

[2]丁晓丽.飞机构型项在更改流程中再标识的模型[J].科技创新导报,2020,11:6-8。